急性脑梗塞溶栓的护理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3-19
1 溶栓的时间窗
溶栓治疗效果与患者接受治疗的时机有很大关系,一般要求在发病3h内进行,但这个时间内多数患者不能及时入院就诊,故认为发病6h以内为治疗有效的时间窗[2]。也有人将溶栓时间界定在12h以内,另报道将梗塞发生时间<24h者用国产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效果显著[3]。
2 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2.1 适应症:
2.1.1 年龄18~80岁;
2.1.2 发病6h以内(6~12h也可考虑),头颅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
2.1.3 意识清醒,瘫痪肢体肌力0~3级。
2.1.4 卒中症状持续至少30分钟,且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2.1.5 患者或家属同意。
2.2 禁忌症:
2.2.1 血糖<2.7mmol/l,血压>26.0/14.6kPa;
2.2.2 活动性内出血或已知出血倾向;
2.2.3 近6周内手术,严重创伤史;
2.2.4 严重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性出血性视网膜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2.2.5 正在使用抗凝剂;
2.2.6 CT显示低密度>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2.3 并发症:
2.3.1 梗塞灶继发性出血或身体其他部位出血;
2.2.2 再灌注损伤和脑水肿;
2.2.3 再闭塞。其中出血是最危险的并发症。
3 溶栓常用药物、剂量及途径
3.1 常用药物:尿激酶(uK)、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重组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3.2 常用剂量 : 静脉给药UK60~345万U[4];局部动脉内灌注溶栓(LIF)较静脉给药剂量要小,UKl8~120万U,t-PA每次20~100mg[4],rt-PA剂量与t-PA相同。
3.3 给药途径 : 静脉和动脉给药何种途径更佳尚未定论。有人报道动脉给药优于静脉给药 [5]。但也有人报道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6]。动脉给药,操作复杂,由于需要昂贵的造影设备及训练有素的介入和神经专业医师配合,受到一定限制。而静脉给药简单、方便、快捷易开展。
4 溶栓护理
4.1 溶栓前准备:迅速安置患者平卧,若无明显血液动力学改变,头部抬高15°~30°,耐心讲解有关溶栓的注意事项,使患者解除紧张情绪。配合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如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头颅CT检查等。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语言、肢体活动及血压的变化,脑梗死患者血压适当升高可保持脑灌注量,但如收缩压>200mmHg,必须迅速将血压降至适宜范围。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若经动脉介入溶栓时,要对患者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常规清洁备皮。
4.2 确执行医嘱,确保单位时间内溶栓药物的输入由于溶栓药物与用药时间、梗塞面积有关,因此一旦确诊脑梗死,就应分秒必争,积极配合医生,选择最佳用药途径,根据医嘱及时准确地使用溶栓剂,设置首剂用药80滴/min[7],用药时间一般在30min内完成。对于合并心脏病患者,应加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护,输液总时间不超过2h内,可根据心电监护情况适当调整滴速40~60滴/min,以保证溶栓治疗的疗效和顺利完成。可用输液泵词节滴速。
4.3 血压的监测:急性脑卒患者中80%有高血压[8]。一般而言,应避免使用或慎用降压药。急性卒中时血管自动调节机能受损,脑血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脉血压,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可能对缺血脑组织产生不利影响[9]。但溶栓开始前收缩压>24.0~26.7kPa,舒张压>14.7~16.0kPa是引起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10]。故须密切注意病人的血压及减少可能使血压增高的因素。血压水平一般在18.7~21.3kPa/10.0~12.0kRa较为适宜[7]。因此护士应溶栓前后每10~30min测量一次血压,可使用袖带听诊法间接监测血压,或使用配有血压描记装置的心电监护仪进行24h监测。
上一篇:骨质软化症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