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3-19
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是指病人不能活动,一口气不能说完一句话,胸部呼吸音消失,呼吸和脉搏都更快,血压下降,大汗淋漓,严重脱水,神志焦躁或模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1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区别发作期与缓解期分别施治,治疗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但应分别轻重缓急,发作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注重扶正培本,各期均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适当的活血化瘀药物以提高疗效。
1.1 发作期:鼻塞胸闷,微咳干呛,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中哮鸣有声,痰粘少,咯吐不利,甚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端坐俯伏较舒,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青紫,额 汗淋漓,或伴有寒热症状,舌淡,苔腻,脉浮弦。辨证:痰气阻滞、肺气不利。治则:化痰利气,肃肺止哮。方药:苏子10g、杏仁10g、全瓜蒌30 g、大贝母15 g、紫苑10 g、桔梗10 g、白前10 g、太子参30 g、陈皮10 g、半夏10 g、白术10 g、全蝎5 g。
方中苏子、杏仁、全瓜蒌、大贝母、紫苑、桔梗、白前、陈皮、半夏化痰利气平喘,太子参、白术补肺健脾以培本,全蝎活血通络。若偏于寒哮而见哮喘遇寒发作,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紧者,上方加干姜、细辛温肺散寒。若偏于热哮,见有痰黄粘稠,烦闷不安,面赤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加黄苓、桑白皮、葶苈子、大黄等清肺化痰。
1.2 缓解期 :疲乏倦怠,气短声低,纳差便溏,腰酸膝软,或喉中轻度哮鸣音,舌淡苔薄,脉弱。辨证:肺脾肾虚。治则:扶正培本。方药: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30 g、甘草5 g、陈皮10 g、半夏10 g、附子6 g、肉桂6g、熟地20 g、山药30 g、山萸肉15 g、五味子10 g、全蝎4 g。
方中六君子汤补脾益肺,金匮肾气丸加减补肾培元。临床上肺、脾、肾之虚各有特点,但多错杂兼见。治疗上既当区别主见、又应适当兼顾,因人而异摸索出一个有效的处方,以便于长期服用。
2 西医治疗
2.1 去除病因,避免接触变应原和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2.2 控制发作,常用解痉平喘、抗炎、祛痰等方法,而以解痉抗炎为主。
2.2.1 平喘药
2.2.1.1 糖皮质激素,为最有效的抗炎药物,主要具有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炎症细胞迁移和活化。
吸入:丙酸倍氯松或丁地去炎松200-800ug/d、借助定量雾化吸入器或干粉剂吸入,吸入用药主要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所用剂量较小,药物进入血循环后在肝脏迅速被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局部不良反应为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或上呼吸道不适。
上一篇: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经验总结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