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滥用的危害及合理使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3-19
1 维生素的作用、用途及滥用的危害
维生素DVitD对钙、磷代谢和小儿骨骼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增加钙、磷对骨的供应,促进骨骼正常钙化。主要用于佝偻病、骨软化症及手足抽搐症的防治,但长期大量使用就会引起低热、烦躁哭闹、惊厥、厌食、体重下降、肝脏肿大、肾脏损害、骨骼硬化等病症,比佝偻病危害更大。
2 维生素的合理使用
2.1 区分治疗性用药和补充摄入量不足的预防性用药在治疗性用药时,使用维生素的指征应明确。预防维生素D缺乏,成年人口服日剂量0.01~0.02mg(400~800u);维生素D缺乏的治疗性用药,成人口服日剂量0.0235~0.05mg(1000~2000u);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成人口服日剂量0.25~1.5mg(1万~6万u),最大量日剂量12.5mg(50万u)。用以治疗低钙血症时,需要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治疗维生素D过量,除停用外,应给予低钙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液酸性,同时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
2.1.1 明确维生素缺乏症的致病因素:
2.1.1.1 摄入不足:如食谱不合理、偏食、长期食欲缺乏、牙病、老人吞咽困难等;
2.1.1.2 吸收障碍:肝胆疾病、胃液分泌不足、胃酸缺乏、肠瘘、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功能减退、慢性腹泻等;
2.1.1.3 需要量增加:儿童、妊娠及哺乳妇女、特殊工种工人、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的患者;
2.1.1.4 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细菌受抑制而不能合成维生素;
2.1.1.5 烹调方法不当:如淘米过度、煮粥加碱、油炸食物等;
2.1.1.6 药物相互作用:如久服液状石蜡可以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长期服用异烟肼的患者,易发生维生素B6缺乏;
2.1.1.7 某些疾病所致的缺乏:孕妇、哺乳期妇女、疟疾患者出现叶酸缺乏;肝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严重肝脏疾患时易出现维生素K的合成障碍。医学教育网搜集。
另外,维生素还用于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如过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缺铁性贫血常辅用维生素C,维生素B1则辅助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
2.2 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有些人认为维生素类药物较安全,有增强人体抵抗力,故可任意使用,这是不可取的。急性中毒可发生于大量摄取维生素A(成人超过150万u,小儿超过7.5~30万u)6h后。患者出现异常激动、头晕、嗜睡、复视、头痛、呕吐、腹泻、脱皮,婴儿头部可发现凸起肿块,并有躁动、惊厥、呕吐等颅内压升高、脑积水、假性脑瘤表现。每日服用25万~50万u的维生素A长达数周甚至数年者,也可引起慢性中毒,孕妇服用过量的维生素A,还可导致胎儿畸形。
2.3 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大多数维生素缺乏是由于某些疾病所引起的,所以应找出原因,从根本上进行治疗,而不应单纯依赖维生素的补充。
2.4 掌握用药时间如水溶性维生素B1、B2、C等宜餐后服用,因此维生素会较快地通过胃肠道,如果空腹服用,则很可能在人体组织未充分吸收利用之前就排出。此外,脂溶性维生素A、D、E等也应在餐后服用,因餐后胃肠道有较充足的油脂,有利于它们的溶解,促使这类维生素更容易吸收。
上一篇:颈椎的X线诊断体会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