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32例治疗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3-19
【关键词】 先天性耳前瘘管 感染 2%碘酊
先天性耳前瘘管常为盲管,管腔为复层鳞状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组织,如反复发生感染,可形成囊肿或脓肿。长期感染者瘘管附近可发生溃烂、结疤,创面长期不愈,或形成数个溢脓小孔。以往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后,治疗多先行常规切开引流术,待其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摘除瘘管。术后易复发,治疗时间长。本组32例患者采用切开引流、清理术腔、3%双氧水冲洗、2%碘酊涂抹创口等办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5年5月至今共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6~43岁(本病由于系感染性病灶,可能术中出现局部浸润麻醉效果不佳,患者可能因术中疼痛而不配合治疗,故本组病例均选择青壮年人)。平均24.58岁;右侧瘘管感染13例,左侧感染18例,双侧瘘管感染1例。其中反复发作2次以上者5例。
1.2 诊断
检查见耳轮脚前先天性瘘口,其周围皮肤红肿、隆起、触之波动感、压痛明显,一般较易诊断。
1.3 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以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于病灶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常规切开脓肿,清除脓液,有肉芽组织增生的,以乳突刮匙尽可能清除术腔内炎性肉芽组织后,以3%双氧水反复冲洗脓腔至创面发白,填凡士林纱条,包扎。口服抗生素3日。次日开始换药,除常规换药外,于清理干净脓腔后,术腔以内2%碘酊涂擦1遍(其后脓液可能增多,为正常现象),自第4日起可单纯以生理盐水纱条填塞术腔换药直至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