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中西药结合治疗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3-19
2.1 抗菌药物的使用 患者入院首先用青霉素800万U、哌拉西林7g、甲硝唑注射液1g静脉滴注,以上药物均一日一次,经治于2005年9月30日复查血常规Hb128g/L,RBC4.4×1012/L, NO.88,LO.20。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持续升高,考虑到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故将青霉素改为头胞曲松钠3g静脉滴注,一日一次。之后患者血象逐渐恢复正常,到2005年10月18日第五次复查时,Hb115g/L,RBC3.9×1012/L,WBC7.6×109/L,NO.66,LO.34。
2.2 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游离素 具体用法是开始每日3万U分两次静脉点滴,以后待抽搐次数减少,颈项强直减轻后逐渐减量,最终每日1万5千单位静脉点滴,先后共用破伤风抗毒素20天。
2.3 对症和支持治疗 患者入院后给持续低流量吸氧,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和声响,减少激动,加强监护,开通静脉搏输液,保证营养供给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定时翻身拍背,吸痰和适时使用镇静剂和肌松剂。
2.4 中医中药的使用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舌脉象,中医辩证为热毒内蕴、肝风内动,治疗以清热解毒,熄风镇痉为主施治,药用生石膏50g银花20栀子15天竺黄10胆南星10白芷15防风20羌活10小白附子15天麻20全蝎6蜈蚣2条地龙15玄参15甘草6,一日一剂,煎成后由发、鼻饲管给药,经治后患者热退身凉,抽搐次数减少,稍能张口后上方去生石膏、银花、栀子、玄参,加沙参20枸杞子15当归15川芎15以滋阴熄风,平肝解痉为主施治。之后仍宗辩证施治,随证治之。
3、治疗结果
患者入院经积极抢救,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第8天体温降到正常范围。第10天抽搐停止,第7天后口能稍张开,之后逐日能进食开水、中药、流质饮食等,到2005年10月25日痊愈出院。
4、讨论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中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的功能改变,其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1],是一种获得性感染性疾病,因为破伤风杆菌为梭状芽胞杆菌,对外界的抵抗能力极强,它是专性厌氧菌,伤口局部的缺氧事故发病的关键因素,因此当伤口深窄、缺血、坏死组织多,加之化脓菌的感染造成伤口缺氧时,更容易发生本病。中医学对本病亦早有记载,《太平圣惠方》说:“损伤之处,中于风邪,故名破伤风也。”而《诸病源候论》说:“金创得风”简要说明了破伤风发病必须具有创伤和感受风邪两个因素,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一致的。本病在临床上有局限性破伤风和全身性破伤风两种,局限性破伤风预后较佳,全身性破伤风预后差,常因呼吸和循环而引起死亡。
纵观该患者始终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患者有牙龈肿痛病史,且未经治疗,继之出现高热、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全身肌肉频发痉挛等典型的破伤风临床表现,并排除化脓性脑膜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引起张口困难的疾病,因此本病的诊断是确立的。究其原因就是牙龈感染造就了一个缺氧环境,从而导致了本病的发生,因素得出一个启示就是一个临床医生在进行诊断时必须抓住重点,即主要矛盾,拓展思维,横向联系,排除干扰,纵向深入,寻找疾病的突破口,从而得到一个相对正确的疾病诊断。千万不能以点盖面,思维狭隘,妄下诊断。
本病的治疗始终按照抗菌消炎,中和毒素和对症支持治疗的原则为主,在总的原则和框架内根据病情的发展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再则严密的监护和护理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 考 文 献
[1]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62.
[2]顾佰康主编,中医外科学,第五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206.
[3]裘法祖主编,外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73.
上一篇:肝为罢极之本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