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综合性医院切实开展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3-19
3.1积极鼓励项目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的多少是衡量医院质量、展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科教科及时组织院内专家对项目进行修改、审核,以确保项目申报的质量。通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备课、教材编写、授课等,提升了科室的专业水平,在客观上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学术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3.2认真抓好项目执行:认真按照国家、省继续医学教育的项目管理要求,抓好继教项目的管理。认真做好开班前后的申请、项目实施及结束后的备案材料工作。严格进行动态管理,随时到会场督查主办单位的教学安排、学时数、学分数及授课老师的资质、学员考勤、考试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混学分现象,保证学习效果。此外,为保证教学质量,对部分项目专家、教授的任课情况进行评估,听取学员反馈,以总结经验,不断提升项目的举办水平和质量。加强Ⅰ、Ⅱ类学分管理。参加者根据各自专业参加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习班,将有效地学分登记。由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由科教科负责登记,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外出进修类须提供相关原件,由单位科教科统一登记并审核确认;学分登记应有原始记录或原件备查。
3.3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安排和组织: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全院性讲座、学术活动、论文、著作、课题、获奖及远程教育均为Ⅱ类学分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医院还根据自身特色开展不同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如早读、晚读、季读课;医院信息化论坛、疑难病例讨论会、英语病案分析会等,并按卫生厅要求及时进行“非典”、艾滋病、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每年年初制订院内继续医学教育学术讲座计划并公布一览表,基本做到周周有安排。讲座内容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3.4细化讲座和学习班规定:我院举办的学习班采取考勤制,缺勤者取消结业资格,学习班结束后在所有学生都进行结业考试,考试合格者发学分证书。院内学术讲座实行严格管理,讲课时间需达到一个小时,对听课者严格要求到课率,迟到、早退达15分钟及中途退场者皆不给予学分。
3.5集中进行年终统计和考核:除了平时的学分卡的录入和学分的登记外,每年12月份,各科室学分秘书负责收集全科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人员各类学分证明上交科教科。科教科由专人按科室采用电脑录入和人工登记2种形式进行学分统计,即在电脑中建立数据库,Ⅰ、Ⅱ类学分分类进行登记,最后在个人的继续教育证书(统一保存在科教科)上进行注册。年底将全员继续医学教育情况一览表报人事科并发送至各科室,如有人未达到医院规定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除影响个人年度考核外,还会按比例扣除科室的综合考核分数。
总之,“十一五”期间,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活跃了医院的学术气氛,临床科室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促进了各科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的推广和使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实施使广大卫生技术人员观念更新,竞争能力增强,对全院医、教、研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上一篇:浅谈医院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流程
下一篇: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