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特征对病情转归的影响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韩成浩 时间:2017-03-19
       4.2抑郁是ACS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Rumsfld等指出,重性抑郁是ACS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如未予及时干预,其死亡率将增加3~5倍以上;Strik等通过对ACS患者随访观察发现,抑郁和焦虑均显著影响ACS的预后,增加ACS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ACS伴有重性抑郁的患者血中血小板因子4(PF4)与B-血栓球蛋白(B-TG)的浓度均明显上升。以此同时,其它标示血小板活性和血管收缩的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PECAM-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P-选择素、E-选择素、血栓素B2(TXB2)、等均升高。故正确心理疏导治疗的同时应根据具体病情给予适当的抗抑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可明显降低ACS后凝血因子的水平,减少形成血凝块的机会,由此可降低再发ACS的几率。
        4.3焦虑是ACS促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焦虑患者在惊恐发作时血浆内啡肽浓度明显增加,可激活丰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蓝斑核区,引起交感神经亢进,儿茶酚胺释放过多,促发冠脉痉挛,引起ACS症状。ACS伴有焦虑或惊恐发作时往往循环动力学的应急反应,心脏工作负荷增大,能耗增加,心肌处于缺血状态[5],显著降低了心率变异性,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几率将增加4~6倍。焦虑使患者对医生的治疗建议的依从性很差。
        4.4老年ACS患者的临床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使老年ACS患病率正逐年上升,75岁以上ACS患者死亡率是年轻患者的4倍以上。这是由于老年患者常同时合并多系统的疾病,且基础心功能欠佳,对药物的治疗不敏感,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的功能退变如血管硬化、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内皮功能异常、B肾上腺素能反应性下降、心脏储备减少和血管再生功能差等使老年人发生ACS后更易失代偿。老年ACS随着年龄的增加更易表现为不典型症状,而基础心电图多有陈旧性心梗或传导阻滞使老年ACS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常不典型,给临床上的早期诊断准确带来一定的难度,也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总之,ACS作为常见的急性冠脉事件之一,疾病本身对于患者就是应激源,会导致生理及心理双方面的应激反应。生物性反应可能是患者焦虑抑郁发生增加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我国学者石理等[6]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在ACS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有效的心理干预能促进患者康复[7]。生理和心理两种反应相互影响,直接会导致病程的转归、治疗效果及愈后。ACS伴有焦虑抑郁已是公认的心身疾患。因此,不仅要对ACS准确诊断,还要对ACS患者的心理因素有着准确的认知并给予及早的有效干预,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已成为有效提高老年ACS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杨菊贤.心理行为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增):493
[2]张存琪.关于老年心血管病人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2,11(2):120
[3]李兴民.老年行为医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53
[4]耿德章.中国老年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65
[5]陶明,张萍.惊恐发作的循环动力学应激效应观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4):259
[6]石理, 刘俭雄, 李朝辉,等.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心里评估及心理干预[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2(6):138-142
[7]郭克锋,吴群强.综合医院门诊冠心病患者精神卫生现状及心理干预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1):42-44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