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原因及其应对措施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3-19
对于因胎盘因素所造成的产后出血,主要有胎盘粘连和滞留等情况,随着多孕、多产和流产次数之增多,都会不同程度地损伤产妇的子宫内膜,甚至出现继发感染,这是引发胎盘粘连或者胎盘附着的异常因素。所以,应当强化健康教育,加强避孕指导,尽量减少人工流产的次数。对于这一类产妇,应当严密观察第三产程,及时开展人工剥离胎盘术,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率之发生。同时,还应重视第四产程的观察和处理,要及时排空膀胱,并密切观察产妇子宫收缩与阴道流血的情况,及时准确地进行对症处理。要注意倾听产妇的主诉,提倡以母乳喂养为主,尽量做到早接触和早吸吮。
对于因软产道损伤而引起的产妇产后出血,应当分情况处理。对于急产、巨大儿、产钳助产、臀助产与牵引者,还有胎儿娩出时或娩出之后出现活动性出血者,都应进行软产道检查,通过提高助产技术和强化产科医生的技能培训,从而正确掌握手术的指征与技能。对于阴道分娩而造成的产后出血,应当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剖宫产并非是处理高危妊娠之最佳方式,更不是降低分娩危险的唯一方法。对于剖宫产后的再次妊娠者,只要前一次剖宫产的指征不存在,就应当尽量给予阴道试产,倡导自然分娩和动态头位评分。
正确而及时地处理产后出血的症状,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这是正确产后出血的关键。同时,还应正确处理产程,在出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之后,可以在第二产程中常规开放静脉通道,等胎儿娩出之后再进行肌注或者静脉点滴缩宫素。同时,要积极查找出血的原因,进行及时处理。对于患有急、慢性感染的孕产妇,应当进行积极治疗,从而避免严重后果之发生。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但有病理因素、临床因素,而且也会有社会因素。所以,产科医务工作者应当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及时筛查出相关高危因素,重视有可能引发产后出血之原因和高危因素,做到前提预防出现产后出血,切实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出血而引发的并发症,尽量避免给母婴双方造成近期或者远期的各种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姚利. 产后出血8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6(1).
[2]张伟杰.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J]. 中国实用医药,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