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3-19
4.1 左手轻压患儿头部的同时绷紧皮肤,特别是对于皮下脂肪比较薄的患儿,否则皮肤易滑动造成穿刺困难。
4.2 操作时进行穿刺评估,决定进针角度,a. 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一般进针角度为5%~15%进入皮下后,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即可固定。b. 耳后静脉,一般进针角度15%~30%进入皮下后,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后,即可固定。c. 用手摸出沟的血管,如头颅沿额缝,冠缝,失状缝,八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粗细,滑动度,然后穿刺,进针角度为30%~60%刺入皮下后,向前向下,有浅到深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即可固定,一定要轻,稳,准,小心穿刺。d. 皮肤黑,红,血管不清晰的患儿,头皮静脉在皮肤表面若隐若现的血管穿刺时,首先用拇指或棉签进行局部推压找到血管,进针角度5%~15%进入皮下后,用拇指按压皮肤后松开,局部皮肤苍白的同时确定血管走向后,向前沿静脉方向稍向压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即可固定。e. 对于血管细小不充盈而无回血者,可试推入少量液体,如果畅通无阻,皮肤无隆起及变色现象,滴入顺利,证实穿刺成功。
4.3 穿刺切忌过速,过速易穿破血管造成失败。
5 掌握固定针头的要点
穿刺成功见回血后,即使固定针头是非常重要的,穿刺成功后,左手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针头,头皮针绕圈后,用一条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范围适宜,过大容易被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要特别提醒在穿刺前剃掉穿刺点周围头发,面积要大,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出汗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长胶布围头固定,粘在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粘胶布时应双手配合,右手拿胶布,左手手指配合粘贴,尽量把胶布集中粘贴,固定好后,再将长胶布绕头固定。
6 穿刺失败的原因
a. 小儿头部固定不佳,家长宠爱孩子,固定头部不得力,小儿不配合,头部摇摆不定难以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穿刺失败。b. 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家长心疼孩子,对护士期望值过高,对医学缺乏了解,言语不当等影响情绪,因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穿刺失败。c. 患儿状态不佳,血管不充盈或者血管不清楚难度大,穿刺失败。d. 穿刺时输液瓶的位置悬挂太高,影响血液回流,穿刺失败。e.穿刺成功后,胶布固定不当造成针头脱出,穿刺失败。f. 穿刺方法不当及静脉估计不足,穿刺失败。g. 光线的强弱,明亮度及照射度影响穿刺,穿刺失败。
7 小结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家长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我们护理工作者在头皮静脉穿时应做到精益求精,不断地强化自己技术水平,细心捉摸,反复思考操作方法,吸取失败的教训,发扬成功的经验,把自己称为有信心十足的,丰富经验的,现代社会所要要的护士而不懈努力。
下一篇: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后局部瘀血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