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患者行为干预的效果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何国欢 时间:2017-03-19
        院前急救是一个紧急过程,急救人员的安全是院前急救工作的基本保障。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与出诊相关的意外事故发生。本人结合十多年的出诊实践,就以下常见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1  急救环境
        1.1安全区域  救助地点多在患者家中,其它生活区、工作场所、公共场所等,一般不会危及急救者的安全。 
        1.2危险区域  救助地点在野外,偏远山区,特殊的工作场所,或现场有易燃易爆物等。
        1.3急救者的自我防护能力
        1.3.1目前我国各地院前急救模式分为独立型和医院参与型。本人所在地的院前急救模式属于医院参与型。出诊人员中急救医生由全院各科轮派,急救护士相对固定,和国外相比,后者急救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显然更专业。
        1.3.2自我保护能力的评估  (1)是否已对现场危险因素作出评估;(2)是否对评估显示的危险因素和其危害性有充分的认识;(3)是否掌握相应危险因素的防范知识;(4)是否具备相应危险因素的防范设备和设施。
        1.4防范对策
        1.4.1火灾与爆炸现场  (1)火源是否控制,是否有复燃可能。(2)对于因电起火的情况:现场电源是否彻底切断。(3)爆炸现场周围有无易燃易爆物,是否伴有建筑物坍塌危险。全面分析上述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入现场急救,如现场尚未控制,不可贸然进入。应等待警察,消防官兵抢险,同时出诊车辆和人员停到警戒区外待命。必要时,佩戴好相应的保护装置,特别强调深入到易燃易爆区域时。禁止使用明火和手机,照明使用防爆灯具。急诊科应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培训,同时配备相应的抗险器材和设备。
        1.4.2触电现场  (1)现场电源是否彻底切断;(2)电压情况,如普通电压切断电源即可;如10万伏以上的高压电,必须拉下电闸,方可保障急救者;(3)现场有无易致触电因素,患者周围有无电流的良导体。评估上述情况后,急救者做好自身的防护,采取绝缘措施。最安全的选择是确定触电事故现场电源完全被切断,否则不宜贸然进入现场施救。
        1.4.3建筑物坍塌现场  进入坍塌现场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一要戴硬质的安全帽或防护头盔;二要选择适宜的进出路线;三要注意观察有无异常运动和声响;四要找好背靠面(物),以便就地躲避;五要行动迅速,尽量缩短在现场停留的时间。 

        1.4.4有毒气体化学物质泄漏  急救者进入此类现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急救时尽量选择上风口,并缩短停留时间,将急救车的门窗紧闭。如遇化学物质泄漏,急救者必须先穿戴整齐,尤其是使用橡胶手套,戴好护目镜、口罩等,方可进入抢救现场。
        2  发生车祸
        2.1分析原因  (1)恶劣天气,天寒地冻,路滑车速过快,大雾天气,能见度差。(2)夜间行车,较之白天驾驶员的警觉度、灵敏度下降。(3)驾驶员疲劳驾车。(4)120调度员不熟悉路况,致使救护车在窄道中进退两难,勉强通过时轮胎深陷于田间的小路。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