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教育质量的方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7-03-19
  (2)第二阶段:综合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进修医师的分析、判断、综合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放手不放眼,使进修医师在理论上得到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上过关,实现“匠一师”的转变。
  在教学中,建立“提问—讨论一实践”学习模式,充分调动进修医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进修医师提出问题,在处理典型口腔修复病例时对进修医师多提问,对重点问题多示教、多讲解。然后组织进修医师对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的结果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实践中,既提高了进修医师的临床技能,又充实了他们的理论知识。我们除将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经验传授给进修医师外,还教授他们如何获得知识、总结经验,使进修医师实现“牙匠一牙科医师”的转变。引导进修医师学会如何实践循证医学、查询和应用他人从事循证医学的结果、采用他人指定的循证医学的方法,使进修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及时得到提高和更新翻。针对进修医师多数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技能,临床操作敢于动手,但操作流程多不规范、临床思维比较单一的特点,将学习目标定为对缺牙设计的宏观掌握和临床实际操作的标准化。为了统一教学进度、集中示教、把关,我们采用由高年资本院医师脱产带教进修医师的方法。前期,带教教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标准化示教、讲解,进修医师将接诊患者的检查情况、诊断以及初步治疗方案报告给带教教师,经确认后由进修医师进行临床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临床操作步骤的规范性,避免进修医师盲目追求治疗患者的数量,忽略临床操作的标准化。后期,安排进修医师观摩科室中有业务特长的专家、教授的诊治操作,细心揣摩,对照提高。
  (3)第三阶段:飞跃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进修医师的综合理论水平和临床疑难问题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根据进修医师前2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做到放眼、放手,不放心。
  口腔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而继续教育则是口腔临床医师掌握学科发展动态、保持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口腔修复基础理论教学,对于培养口腔修复进修医师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拓展知识面、提高用相关基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有重要意义。鼓励进修医师参加院内的各种学术活动,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疑难口腔疾病时,能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室制订计划,定期召开病例讨论会,主要是针对疑难病例的诊疗讨论,通过具体病例的病史、口腔检查、口腔内照片等资料展示,分析及总结,提出最佳修复及治疗方案,进一步加强进修医师对临床资料组织、分析能力。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进修医师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及建议,使之能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带教教师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及体会,有针对性地矫正进修医师操作中存在的不恰当之处以及理论上的错误认识。与此同时,培养进修医师良好的医德医风,使其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医疗工作是非常复杂、特殊的,应让进修医师充分认识职业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工作中时刻存有职业法律意识。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