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省属医学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缺失与应对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7-03-19
2. 3加大教育投人的力度,丰富激励手段,坚持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存、物质需求是人们的基本需求。所以,作为激励手段,物质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但是因为西部的客观情况,经济实力很弱,许多中青年、低职称教师生活压力较大。所以国家教育总投人需增加,同时经费应合理分配。所以政府应调整分配方案,对于条件落后的高校应多些投人,对于那些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的高校教师更应从物质上予以关注〔‘〕。同时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川。进人21世纪后,新一代的教师对精神的需求显得更为突出,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所以要求精神激励手段必须丰富,除了常规的荣誉、称号和奖励,我们还应该参照国外和我国著名大学对教师的非物质激励,诸如:学术休假、旅游休假等。
2. 4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构建和谐高校团队,增强教师的归属感。高校每个教师都会有职业适应期、成长期和高原期,学校应结合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容易发挥自己潜能的职业生涯路线,避免他们在关键时期原地踏步或走弯路而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期,影响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同时高校需要建立可靠的信息交流平台,不断给他们以建设性的反馈,使教师的个人发展真正和学校的发展结合在一起[[6]。学校应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上合作、感情上依托的环境,比如增加科研经费,改善教学科研设备,提升教师地位,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同时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家庭。尽可能帮助解决问题,使教师安心工作。另外应组织教师集体参加活动,培养协作精神,树立集体价值观,个人价值与学校发展一致,从而产生较强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