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莨菪碱治疗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疗效观察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我院新生儿科2001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感染性休克52例,在综合基础上,应用山莨菪碱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新生儿科2001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的1657例新生儿病人中,52例为感染性休克,男30例,女22例,日龄10h~28d,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g者20例,大于2500g者32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8例,男16例,女12例,日龄10h~28d。新生儿败血症16例,重症肺炎9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新生儿脓疱疹1例;对照组24例,男14例,女10例,日龄12h~28d。新生儿败血症14例,重症肺炎7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新生儿脓疱疹1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抗感染、扩容、纠酸、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中毒症状、供氧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按病情轻重以每次0.3~0.5mg/kg缓慢静注山莨菪碱,每15~30min给药1次,至面色肢端皮肤转红润`温暖,尿量增加,呼吸改善,心跳有力后改为60min左右1次,以后再适当延长至2~4h 1次,维持24h左右。给药时间为休克发生后~1h 10例,1~2h8例,2~4h6例,4~12h4例。给药过程中两组患儿均予以持续心电血氧监护及监测血压变化,记录心率,观察山莨菪碱在休克发生后不同时间给药的疗效,以及两组患儿休克纠正时间。统计学处理采 用χ2检验。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后4~8h血压稳定; 有效:用药后8~12h血压稳定; 无效:用药后12h血压未稳定。
2.2 结果
两组血压稳定时间在 ≤4h时有明显差异(P<0.05),4h后无明显差异(P>0.5),见表1。休克纠正情况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无效3例,其中死亡1例,转上级2例;对照组无效8例,其中死亡3例,自动出院2例,转上级医院3例,见表2。治疗组应用山莨菪碱后心率情况见表3,与对照组相比较无差异,两组均无尿潴留。
表1 两组患儿血压稳定时间对比(略)注: χ2=10.5404,P<0.01。 表2 两组患儿休克纠正情况对比 注: χ2=10.5404,P<0.01。(略)表3 两组患儿平均心率相比较(略)注: χ2=0.4208,P>0.975。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毛细血管灌注不足、组织缺氧、细胞功能损害、最后影响各系统,形成多脏器功能衰竭。在微循环障碍的早中期,应用山莨菪碱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由表1可见,两组相比较,血压稳定时间 ≤4h的例数有显著差异(P<0.005),而血压稳定时间在4~8h,8~12h和大于12h相比较均无差异,说明山莨菪碱在用药早期对休克的改善效果明显,因此对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时机直接影响山莨菪碱对改善休克的疗效。早期诊断早期用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山莨菪碱有如下作用:①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冠脉流量,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输出量,并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②防止血管内弥散性凝血和血栓形成,调节植物神经功能;③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有利于机体清除微生物内毒素和各种休克因子。此外,还能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3]。山莨菪碱较明显的不良反应是心率加速和尿潴留[4],本组患儿无一例出现尿潴留,与对照组相比较心率变化无差异(P>0.975),说明本药用于新生儿较安全可靠。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性治疗措施,其关键在于找明病因,早期诊断,掌握好治疗的关键时期,包括及早使用广谱抗生素,快速扩容,糖皮质激素使用,纠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本研究发现,感染性休克加用山莨菪碱治疗能有效的逆转休克的低血压,缩短休克纠正的时间。由表2可见,治疗组休克纠正显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休克发生时间短,用药时间早,效果越明显,山莨菪碱可作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有效药物之一。
【】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 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蔡体礼,韩霞,等.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3):348.
3 马立芝,程尉新.盛志勇. 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及用法.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9):563.
4 吴珏,袁士诚,等. 临床用药须知 .北京化学出版社,199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