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龙仙胶囊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1
【关键词】 银龙仙胶囊;长期毒性;大鼠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long?term toxic effects of Yinlongxian capsule in rats for the future clinical use of the capsule.Methods:Eighty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the other groups treated with Yinlongxian capsules at different dosages (1.2,0.6 and 0.3 g/kg respectively)for 6 months and the rats in each group were observed for two more weeks after the stop of the medication.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the general status was mornitored and the body weight of the rats was measured each weekend. The blood cells and various biochemical indexes of the blood and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in 14 major organs of the rats were determined and observed, respectively.Results: In the groups treated with Yinlongxian capsules,the growth rate and liver indexes of the rats were sligh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other blood or organ indexes were founded. Additionally, mild diarrhea was obsereved in some of the rats in the group treated with high dosage of Yinlongxian capsule.Conclusions:Yinlongxian capsule should be safe in its clinical use at the recommended dosage.
Key wordsYinlongxian capsule;long?term toxicity;rat
银龙仙胶囊的成分是银杏叶提取物、霪羊霍和冰片,由沈阳麦迪医药公司研制,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目前已经完成了临床前疗效研究资料。为了进一步开展该胶囊的临床试验研究,我们首先进行了小鼠口服银龙仙胶囊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药以70 kg的成人推荐剂量的80倍灌胃给药30天,小白鼠体重明显减轻(可达15%),且部分小白鼠有腹泻。以70 kg的成人推荐剂量的40倍灌胃给药30天,小白鼠体重减轻不显著,也没有观察到其它不良反应。在此基础上,我们于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有关报道,进行了银龙仙胶囊的长期毒性研究,目的是观察银龙仙胶囊长期灌胃给药是否会有由于药物蓄积而对机体产生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确认毒性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确定无毒性反应剂量,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1~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
银龙仙胶囊,由沈阳麦迪医药公司提供,批号2006051、2006052、2006053,临用时用淀粉糊混悬至0.24 g/ml、0.12 g/ml和0.06g/ml的浓度。
1.1.2 动物
Wistar大白鼠(80只动物合格证:SCSK,辽2003-0016),8周龄,体重70~80 g,雌雄各半,由沈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条件:雌雄分笼饲养,每笼5只。室温:(25±2)℃,相对湿度:(65±5)%,标准饲料,全营养喂养,自由饮水,笼具每周清洗消毒1次,紫外灯灭菌10 min。通风良好,室内配有空调。实验前动物在实验室饲养房内观察7天,无异常者用于本试验。
1.1.3 仪器
FA1004型上皿天平,上海精科天平厂生产;光镜、普通切片机由医科大学第二附属病理科提供。
1.1.4 试剂
4%甲醛溶液、20%乌拉坦溶液。
1.2 方法
1.2.1 分组
动物先按性别分组,再按重量差最小原则分成4组,即空白组、银龙仙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
1.2.2 给药剂量及方法
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银龙仙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生药浓度为0.24 g/ml、0.12 g/ml、0.06 g/ml的药液,0.5 ml/100 g(大鼠体重),按体重,分别相当于成人(70 kg)推荐剂量的20、40、80倍给药,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6个月。停止给药后,每组留下5只动物继续观察两周。
1.2.3 检测指标
每天记录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摄食量、粪便性状等;每周定期测定1次体重和摄食量,平均摄食量;6个月时各组随机处死10只大白鼠(在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不禁水),雌雄各半,断颈取血5 ml供检测用。摘取动物的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肾上腺、胃、小肠、甲状腺、胸腺、子宫、卵巢、睾丸),用福尔马林液固定,做病理切片检查。停药观察期后(即停药2周后),将各组余下的大白鼠全部处死,操作及检测指标同上。
1.2.4 统计学方法
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给药和停药观察期间,对给药各组动物与空白组动物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各组动物毛色光洁、活动灵活,高剂量组部分动物有轻微腹泻。
2.2 对大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在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内及停药观察期间,各组动物随月龄的增长,体重变化呈正相增长。但各给药组大鼠体重增长比对照组缓慢(P<0.05),提示药物大、中、小剂量对大鼠的体重增长有抑制作用。而且,给药组动物的食物摄入率比对照组动物要低(P<0.05),结果见表1、2。各组动物脏器系数无明显改变(P>0.05),见表3。表1 银龙仙胶囊长期口服对大鼠体重的影响(略)注:第25周和恢复期之后各个给药组动物的体重与相应的对照组动物的体重比较,P<0.05 表2 冰银三通片长期口服对大鼠食物摄入率的影响(略)注:给药期间各个给药组动物的食物摄入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银龙仙胶囊灌胃给药6个月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略)
2.3 对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给药6个月(给药期)及停药2周后(恢复期),各组之间血液学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药物高、中、低剂量对大鼠的血液学指标无明显影响(表4)。表4 银龙仙胶囊灌胃给药6个月对大鼠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略)注:给药6个月之后及恢复期之后各个给药组动物的血液生化学指标与相应的对照组动物的生化学指标比较,P>0.052.4 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给药6个月(给药期)及停药2周后(恢复期)各组动物之间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药物高、中、低剂量对大鼠的生化方面无明显影响(表5)。表5 冰银三通片长期给药对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略)注:给药6个月及恢复期之后的各个给药组动物的血液学指标与相应的对照组的血液学指标比较,P>0.052.5 病理组织学观察 给药6个月(给药期)的空白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动物脏器标本用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仅空白组与高剂量组各有2只大鼠可见肺脏间质性肺炎,可能是大鼠的非特异性改变,不能认为是药物所致,其余大鼠各脏器均未见异常。停药2周后(恢复期)后空白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动物脏器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同上,仅高剂量组有1只大鼠可见肺脏间质性肺炎,其余大鼠各脏器均未见异常。银龙仙胶囊高、中、低剂量各组大鼠上述各器官的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所见,表明银龙仙胶囊对实验大鼠各主要组织脏器无明显毒副作用。
3 讨论
银龙仙胶囊由银杏叶提取物,淫羊霍和冰片组成(8∶10∶5,w/w/w),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树叶,其主要成分为酮类化合物和萜类,具有改善细胞代谢,清除自由基及促进微循环等药理作用,尚具有一定毒性。临床上使用银杏叶提取物老年性脑功能障碍,脑损伤后遗症,冠心病和高血脂症等,疗效显著[4,5]。此外,有人观察了小白鼠长期服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L.extraction,GBE)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各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脑等剖检后,肉眼均未发现异常变化;GBE组动物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脏器组织病检查亦未见萎缩、变性、坏死等明显的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长期食用银杏叶提取物对小白鼠无任何毒性[6]。冰片有通便作用,大剂量有可能导致腹泻。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剂量银龙仙胶囊有导致腹泻的作用,可能与冰片有关。
银龙仙胶囊在推荐的临床剂量(230mg/70kg)下,对大鼠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但是,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腹泻,临床实验应加以注意。
【】
[1]何皎.银杏叶胶丸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9,15(2):132-1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05-208.
[3]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学实验方法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05-208.
[4]Eliinen I,Knipschild P. Ginkgobiloba[J].Lancet,1992,340(7):1136.
[5]刘秀芳.银杏叶近期研究概况[J].吉林中医药,1992,5:41.
[6]高治平.银杏叶提取物对小白鼠长期毒性的实验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7(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