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椇属植物研究进展
摘 要: 枳?C971?属植物含皂苷、黄酮、生物碱等成 分,皂苷是其主要活性 成分,具有镇静、镇痛、保肝等多方面药理活性。本属植物有可能成为抗衰老和治肝病的药 物,由于发现有极好的抗致突变活性,可用于癌症。应对枳?C971?属 植物综合开发、利用。
枳?C971?为鼠李科拐枣属 (Hovenia Thunb.) 植物,全世界有 3 种 3 变种,分布于、日 本、朝鲜和印度等国。我国有 3 种 2 变种。即北枳?C971? H. duleis Thunb .、枳?C971? H. acerba Lindl.、毛果枳? C971? H. trichocarpa Chun et Tsiang、俅江枳?C971? H. acerba Lindl . var kiukiangensis (Hu et Tsiang) C. Y. Wu ex Y. L. Chen. 、光叶毛果枳?C971? H. trichocarpa Chun et Tsian g var. robusta (Nakai et Y. Kimu ra) Y. L. Chou et P. K. Chou。枳?C971?子始载于《唐本草》,记 有“味甘、平,无毒。主头风 、小腹拘急”。枳?C971?子有解酒毒、止渴除烦、止呕、利大小便的功能 。笔者就枳?C971?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1.1 皂苷:1974年 Kawai 等从北枳?C971?根皮和叶中分得枳? C971?皂苷 (saponin) C、C2、D、G、H 和酸枣皂苷 B (ujuboside B)[1] 。1996 年又从种子中分得北枳?C971?皂苷 (hove nidulcioside) A1、A2、B1、B2 和北拐枣皂苷Ⅲ (hoduloside Ⅲ)。 1992 年 Yashikawa 等从北枳?C971?和日本产的绒毛枳?C971? Hovenia dulcis Th unb. var. tomentella Makino 叶中又分得北拐枣皂苷Ⅰ~Ⅹ,以及北 枳?C971?皂苷Ⅰ (hovenisaponin Ⅰ),均为抗甜味成分[2] 。梁侨丽等 从枳?C971?叶中分得枳?C971?皂苷 (hoveacerboside) A1、A 和枳?C971?皂苷 (hovenia saponin) C 2[3]。近年 Yoshikawa 等从毛果枳?C971?中分得毛果枳 ?C971?皂苷 (hovetrichoside) C、D、E、F、G 等 5 种皂苷[4]。
1.2 生物碱:1973年 Takai 等从北枳?C971?根皮中分得肽类生物碱: 异欧鼠李碱 (frangulan ine) 和枳?C971?碱 (hovenin) A、B,枳?C971?碱 A 即为去-N-甲基异欧鼠李碱 (des-N-melthylfrangulanine)[5]。1994年金宝渊等从其种 子中分得 β -carboine 系生物碱化合物黑麦草碱 (perololyrine) 和异欧鼠李碱[6 ]。
1.3 黄酮:1996~1997年梁侨丽等人报道,从枳?C971?叶和北枳 ?C971?种子中分得山柰酚、槲皮素、异槲皮素、山柰酚-3-O -α-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糖苷、槲皮素-3- O-α-L-吡喃鼠李糖、山柰酚-3-O[ WTBZ -云香糖和芦丁;双氢山柰酚 (dihyrokaemferol), (+)-3,3′,5,5′,7-五羟基双 氢黄酮和 (+)-双氢杨梅素 〔(+)-dihydromyricetin〕 等[7,8]。
1.4 脂肪:1997年李光明报道北枳?C971?子种子含脂肪约 7%,5 个不 饱和脂肪酸,22 个饱和 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有 △9十八烯酸甲酯 (26.24%)、十六烷酸甲酯 (14.72%)、十八烯 酸甲酯 (7.99%)、9-氧代壬酸甲酯 (7.20%)、十九烷酸甲酯 (4.79%) 和二十烷酸甲酯 (1.97%) 等[9]。
1.5 有机酸:枳?C971?木部含枳?C971?酸 (hovenic acid),叶含 3-O-香豆酰 奎宁酸 (3-O-coumaroylquinic acid) 和 4-羟基-N-甲基脯氨酸 (4-hydroxy-N-methylproline)[10]。
1.6 芳香苷和倍半萜:Yoshikawa 等从绒毛枳?C971?叶中分得芳香苷: kenpsoide A、B 和倍半萜 icariside[11]。
1.7 其它:枳?C971?含多量葡萄糖,果柄、花序轴含葡萄糖、果糖和 蔗糖等成分。此外果实含(mg/100 g) 粗蛋白 (3.07),总酸 (以枸橼酸汁) 345.8,维生素 C (16.29),总糖 (28.55%);微 量元素铁 (3.47)、磷 (0.89)、钙 (132.0)、钠 (0.12)、锰 (0.14) 等和谷氨酸 2. 38 mg/g (干重)[12]。种子含 (+)-没食子儿茶素 〔(+)-gallocatechin〕 [13]。
2 药理和应用
2.1 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据 Hiroshi 研究,对小鼠腹腔注射北枳?C971?皂苷 30 mg/kg,能显 著减少自发活动,并延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大鼠腹腔注射 30 mg/kg 时,能特异性地 抑制条件反射,显示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小鼠腹控注射 400 mg/kg 时,对电刺激及戊四唑 或士的宁所致的惊厥均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14]。
2.2 降压作用:Hiroshi 研究,给小鼠静注北枳?C971?皂苷 3~10 mg/k g,均有短暂的降压作用[15]。
2.3 对不良刺激的反应:Kawai 报道,枳?C971?子匀浆液 6 g/kg 灌胃 给药,能增强小鼠耐寒 (-20 ℃) 机能和耐热 (50 ℃) 功能,并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1]。此后王艳林经 药理实验再次证明[15]。
2.4 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将枳?C971?子匀浆液给雄性 小鼠以 9 g/kg 灌 胃给药 14 d,以硫化 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清及肝、肾、脑组织中丙二醛 (MDA) 含量,表明能显著降低血清中 MD A 含量,并呈量效依赖关系,以邻苯二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表明能显著 增加小鼠肝、脑组织中 SOD 含量[18]。此后王艳林的药理实验得到同样结果 [15]。
2.5 对肝损害的影响:据 Hase 等研究,以脂质多糖 (LPS) 诱发长期摄入乙醇大鼠肝损 害,营养状况显示给枳?C971?子水或甲醇提取物 100 mg/kg 组与饲喂乙 醇 2 g/kg 组,其比热 量消耗和体重均无显著差异;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 水平变化,给枳 ?C971?子水提物显著抑制给予乙醇 + LPS 所引起的 ALT、AST 升高;给 枳?C971?子甲醇提取物对血 清 ALT、AST 无明显影响,对肝脏 MDA、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 水平影响,乙醇 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MDA、TG 及 TC;乙醇 + LPS 组,MDA 升高更显著。枳? C971?子水提 物可显著抑制乙醇和 LPS 引起的 MDA、TG 及 TC 升高;而甲醇提取物对 MDA 无明显影响 ,但抑制脑 TG 及 TC 的蓄积[16]。
2.6 对应激性胃溃疡的作用:据 Hiroshi 等研究,小鼠腹腔给予枳?C971?皂苷 (hovenosides, HS),对应激性胃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口服无效,HS 对大鼠 幽门结扎所致的胃溃疡与 胃液的增加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肠胃道炭末阻滞实验表明,HS 能促进肠管蠕动,而 对肠鼠回肠显示有较弱的罂粟样作用[14]。
2.7 利尿作用:据 Hiroshi 等报道,HS 在较小剂量时对豚鼠无利尿作用,仅在大剂量 (400 mg/kg) 时,能显示减少尿量、钠及钾的含量[14]。
2.7 抗致突变活性:从枳?C971?子提取精制的一种化合物为致突变化合 物,在艾姆氏实验中有极好的抗致突变活性,可用于防癌[17]。
2.8 保健作用:据苏地报道,枳?C971?果实俗称“万寿果,在产区利用 万寿果已有悠久, 如将果、果柄和种子打粉,冲水饮可治水肿,破碎压汁发酵制成“万寿果酒”是优良的绿 色食品,常饮万寿果酒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保健强身和延年益寿[18]。
此外枳?C971?叶主治酒醉、风热感冒、外感腹痛、死胎不下;枝叶煎膏, 功效同果柄,亦能止呕、解酒及铁棒锤中毒;木汁治腋下狐气等[13]。
3 结语
近年对枳?C971?属植物的研究较多,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达玛烷型三萜皂苷 ,有抗脂质过氧化、保 肝、解酒毒及中枢神经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枳?C971?属植物有可能成为 抗衰老和治疗与乙醇 相关性肝病的药物,同时有极好的抗致突变活性,可用于防癌,显示该属植物有重要的药用 价值。枳?C971?属自古以来为药食两用,为综合利用、开发资源,寻找新 药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参 考 文 献
1,Yoshikawa K, Nagai M, Wakabayashi M,et al. P hytochemistry, 1974, 13 (12):2829
2,Yoshikawa K, Murakami T, Heda T, et al. Chem Pharm Bull, 1990, 38(9): 1736;1992, 40(9): 2287;1993, 41(10):1722
3,梁侨丽,丁林生.药科大学学报,1995,26(6):2621;1996,27( 7):401
4,Yoshikawa K, Eiko K, Mimura N, et al. J Nat P rod, 1998,61:786
5,Tukai M, Ogihara Y, Shibata S, Phytochemstry, 1973,12 (12):298 5
6,金宝渊,朴万基,朴政一.中草药,1994,25(3):161
7,梁侨丽,丁林生.中草药,1996,27(10):581
8,丁林生,梁侨丽.药学学报,1997,32(8):600
9,李光明,任丽娟.中草药,1997,28(11):653
10,梁侨丽,丁林生.中草药,1997,28(8):457
11,Yoshikawa K, Nagai M, Wakabayashi M,et al. Phytoche mistry, 1993, 34(5): 1431
12,吴荣献.食品,1987,(2):34
13,吴征镒主编.新华本草纲要.第三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58
14,Hiorshi S, Akira M, Keijiro T, et al. 生药学杂志,19 79,33(2):103
15,王艳林,韩 钰,钱京萍.中草药,1994,25(6):306
16,聂增义摘.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20(4):27
17,沈莉纳摘.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3,8(2):89
18,苏 地.植物杂志,199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