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志刚 杜绍礼 时间:2015-05-10

  结果:好转51例,治愈82例。

  4 讨论

  4.1 性别、年龄与ADR的关系

  133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这与多篇报道一致。笔者分析形成这一结果还可能与妇产科报告ADR有关,致使女性ADR多于男性ADR。老年人、儿童较易发生不良反应,这是由于未成年人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肾功能及一些酶系统尚未成熟,对药物敏感性高;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对药物代谢及耐受能力降低。另外老年人一般患有多种疾病,长期联合用药,这些都是ADR发生率增高的原因。总结:应加强以下情况用药监护(1)儿童、老年人用药患者;(2)肝肾功能不全用药患者;(3)慢性病长期用药患者;(4)首次用药患者。

  4.2 给药方式与ADR的关系

  133例ADR中采取注射给药(本次分析全部为静脉给药)的为110例,占82.7%。由此可以分析注射给药比口服或其他方式给药风险更高。应建议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给药方式,能口服给药就不需采用注射给药,这样即降低了ADR 发生率,又降低了患者负担,降低了医疗风险,提高了医院声誉,从长远角度来讲,是有利于医院发展的。

  4.3 合并用药、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与ADR的关系

  133例ADR中,合并用药101例,占75.94%。涉及抗微生物药物的73例,占54.89%。联合用药往往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合用的品种越多,ADR发生的几率越大。合并用药是导致ADR的重要原因,而且抗菌药物与其它药物合用时可以引发或加重药品的不良反应[2]。因而建议临床遵循能尽可能的减少治疗所需药物品种。抗生素、中药、解热镇痛药已成为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三大祸首”[3]。由于抗微生物药物的广泛使用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与抗微生物药物品种多、使用频率高有关外,临床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无指征的预防用药、不必要的联合用药或重复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不足或过长、无原则的使用新药与价格昂贵的药物等。临床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医院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监测,实行分级管理,降低ADR的发生率。

  4.4 中药与ADR 的关系

  133例ADR中,涉及中药产品的13例,占总数的9.77%。中药引发的ADR相对较少,笔者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我国中药制剂出现过几次较有影响力的不良事件后,临床减少了中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之中药口服制剂产生的ADR较少和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可能有所提高,因而产生以上结果。

  本次分析抗菌药物ADR以变态反应最为常见,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4],所以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尤为重要。133例ADR病历中只有13例明确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大部分患者不清楚是否有过敏史,这就提示我们卫生机构需要在平时通过多种媒体加强ADR的宣传,强化人们对自身健康情况掌握的意识,这样我们认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医疗风险。

  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属于未知不良反应的11例,占总数的8.27%。笔者认为这项比例较高,原因分析如下:①个别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记录可能不详细,建议厂家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②联合用药可能产生了超出药品说明书所描述不良反应的范畴,由于联合用药组合变化较多,因此这方面的相互作用报道也不会很完全,这就进一步提醒我们尽可能减少联合用药。

  根据我们统计证实ADR涉及的的药品种类多,损害部位广,说明了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2 程悦.联合用药至变态反应探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

  3 王光明,王志高.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与对策[J].四川中医,2007,25(4):35.

  4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及超敏反应[J].抗感染药学,2004,1(2):49.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