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总黄酮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高良姜总黄酮中、高剂量能显著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度(P<0.05),低剂量则作用不显著(P>0.05)。
表2 高良姜总黄酮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略)
Table 2 Effect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 on dimethylbenzeneinduced auricle swelling in mice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0.05,**P<0.01
2.3 高良姜总黄酮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1]
取NIH小白鼠60只,雄性,体质量18~22 g,分组及给药同“2.2”。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后1 h,尾静脉注射0.2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0.1 mL/10 g,立即腹腔注射0.6%乙酸0.1 mL/10 g,20 min后处死,剖开腹腔,用5 mL生理盐水冲洗数次,收集洗液,离心,取上清液在721100型分光光度计590 nm处测定吸收度(A)值,t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见表3。
表3 高良姜总黄酮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略)
Table 3 Effect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 on capillary permeability in mice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0.05,**P<0.01
结果表明:高良姜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乙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5)。
2.4 高良姜总黄酮对小鼠热板法致痛作用的影响[2]
取雌性NIH小白鼠,体质量18~22 g,采用热板法,热板温度为(55±0.5) ℃,给药前先测定各鼠的正常痛反应作为基础痛阈(放入热板至小鼠舔后足时间,若小于5 s或超出30 s,则弃之),选取合格动物60只随机分成5组,分组及给药同2.2。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1、2 h后再测定各鼠的正常痛反应,结果见表4。
表4 高良姜总黄酮对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略)
Table 4 Analgesic effect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 on the hot plateinduced pain in mice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4可见,高良姜总黄酮高剂量组明显提高1 h小鼠痛阈值(P<0.05),阿司匹林亦能显著提高1~2 h痛阈百分率(P<0.01)。
2.5 高良姜总黄酮对乙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2]
取NIH小白鼠60只,雄性,体质量18~22 g,分组及给药同“2.2”。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后60 min,各鼠腹腔注射0.6%乙酸0.2 mL/只,然后观察15 min内各组动物由乙酸引起的扭体次数。结果见表5。
表5 高良姜总黄酮对乙酸所致小鼠疼痛作用的影响(略)
Table 5 Analgesic effect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 on the acetic acidinduced pain in mice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5可见,高良姜总黄酮高、中剂量组明显抑制由乙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高良姜是中医临床用于治疗脾胃中寒、脘腹冷痛的要药。现代研究表明,高良姜药理活性强,应用广泛,有较强的抗溃疡、抗腹泻、利胆、镇痛、抗炎、抗缺氧、抗凝、抗血栓形成等作用,最近研究发现,它还有一定的抗HIV功能。高良姜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黄酮类、挥发油和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其他成分有甾醇类、糖苷类和苯丙素类化合物,其中黄酮类是高良姜的主要活性成分[3,4]。现已证明,高良姜中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研究高良姜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已经引起众多医药工作者的热切关注。从高良姜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高良姜素及芹菜素等有较好的抗溃疡、镇痛作用等[4,5]。通过对高良姜进行分离精制获得高良姜总黄酮,前期课题组根据高良姜的功效主治设计了多种胃溃疡模型,结果显示高良姜总黄酮对急、慢性胃溃疡模型都具有良好的抗溃疡及抗胃黏膜损伤作用,并进一步证实了高良姜总黄酮具有胃肠解痉、抑制胃液和胃酸分泌的作用[6],这些作用也是高良姜温中散寒治疗脘腹冷痛的药理学基础。
本研究表明,高良姜总黄酮对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以及乙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急性炎症模型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高良姜总黄酮对乙酸、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均有抑制作用。提示高良姜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这些作用加强了高良姜总黄酮温中止痛的效果,结合其抗溃疡及抗胃黏膜损伤、胃肠解痉的作用,为本药在临床用于治疗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胃脘疼痛等提供了实验依据。
文献报道以高良姜素及芹菜素为有效成分组成的高良姜活性部位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镇痛作用随剂量加大而增强[4]。但日本有学者早些年发现高良姜氯仿提取物具有明显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系和磷脂酶A2活性,并分别分离出活性成分二芳基庚烷类和倍半萜羟杜松烯[7]。因此,有关高良姜抗炎镇痛作用的物质基础到底是什么成分对于进一步研究高良姜作用及应用具有深入探索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 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0,353.
[2] 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学实验方法学[M]. 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882,886,911.
[3] 吕玮,蒋伶活.高良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中国药业, 2006, 15(3): 19-21.
[4] 杨燕军,沙聪威,陈小娟,等.高良姜活性部位的镇痛研究[J].广东医学,2008,29(8):1286-1287.
[5] 李芳.高良姜中高良姜素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D].江苏:扬州大学,2006.
[6] 江涛,唐春萍,陈艳芬,等.高良姜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模型的影响[J].中药材,2009,32(2):260-262.
[7] 张明发,段泾云,陈光娟,等.高良姜温经止痛的药理研究[J].陕西中医,1992, 13(5):23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