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药群”概念的提出及意义
3 “药群”概念提出的意义
3.1 有利于剖析方理方义
自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把方剂按照君臣佐使进行剖析后,君臣佐使成为阐明方理的主要理论框架,但某些方剂君臣佐使的划分还有很多的争论。如果引进药群的概念,其争论自然迎刃而解。如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在第5版《方剂学》中芍药作为君药[5],而在邓版《方剂学》中则以黄连、黄芩作为君药[3]。如果采用药群进行方理解释,就可以划分为清热燥湿药群(黄连、黄芩、大黄)、调气药群(木香、槟榔)、行血药群(当归、肉桂),这样既可忽略君药之争,不会使整首方剂失效,而且使方剂的结构更加清晰;同时明确了以芍药为君药是重在言其病机,以黄芩、黄连为君药是重在言其病因。
3.2 有利于指导临证遣药组方
临证组方、用方是医生临床水平的重要体现,但如果一个医生每天面对50甚至100个患者,开出的处方都要考虑君臣佐使的话,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也难以实行。但是,如果医生抓住主要病证和兼杂病证,在“药群”概念的指导下,就比较容易且能迅速拟方,而不必考虑君臣佐使。如对于夏秋之交,脾胃伤冷,水湿内盛,水谷不分而出现泄泻如水、小便不利的病证,只要抓住湿困中焦脾胃和湿盛膀胱气化不利,就能确立化湿和胃和利水渗湿的治法,并自然地把平胃散药群和五苓散药群和在一起构成胃苓汤处方,而不必去费时费力地考虑君臣佐使,从而大大提高诊疗效率。
3.3 有利于拆方研究
拆方研究是目前中医方剂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按照君臣佐使进行拆方研究重在阐明不同药物在方剂中的作用和地位。由于很多方剂尤其是药味较多的方剂,其君药难以确定,而采用“药群”的概念后,就比较容易进行拆方研究。如对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大柴胡汤进行拆方研究,按照君臣佐使进行研究,就显得杂乱;而按照药群划分拆方,可以将其划分为治少阳病药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实际上为小柴胡汤加减)和治阳明病药群(大黄、枳实、芍药,实际上为大承气汤加减),这样就相对简单明了。
3.4 更好地体现依法统方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方中有法,《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从治法角度看,方剂也可以看作不同治法的载体;反之,创立新方,就要善于把不同治法进行组合。如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把疏肝法和活血法进行有机结合创立了血府逐瘀汤(方中有四逆散药群和桃红四物汤药群的加减)、把补气法和活血法进行结合创立了补阳还五汤(方中有当归补血汤药群和桃红四物汤药群加减),这两个方剂都成为临床疗效突出的名方。
总之,“药群”概念的引入,可大大简化方理,明确方剂的结构,对于弥补君臣佐使理论之不逮,阐释方义、指导临证遣药组方、创制新方和拆方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 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55.
[2] 林 渊.对《方剂学》7版教材中方剂组方结构的质疑[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1):60-61.
[3]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7.
[4] 都广礼,刘 平.方剂组方中的系统方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 38(11):40-41.
[5] 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