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痞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南梅 时间:2015-05-19

  3 结果

  3.1 2组总体疗效比较(见表1)表1 2组BRG患者总体疗效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2 2组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见表2)

  3.2表2 2组BRG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治)±s,分)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出现头痛,1例出现皮疹,停药后缓解。

  4 讨论

  BRG是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松弛或因各种原因导致幽门呈舒张状态,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所致,目前西医尚无特殊有效疗法。

  根据本病胃脘痞满、隐痛、纳差、嗳气等表现,可将其归于“胃脘痛”、“胃痞”、“嘈杂”等范畴进行辨治。中医认为,该病多因饮食不节、忧思恼怒或先天脾胃虚弱而发病,终致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形成脾胃虚弱、寒热互结、虚实错杂之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治疗当以辛开苦降为法,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清化中焦湿热,恢复脾胃升降功能。消痞汤中半夏有燥湿化痰、散结消痞降逆之功,合干姜辛温燥湿共同辛开寒邪;黄芩、黄连苦降泻热、燥湿开痞;党参、茯苓、大枣、炙甘草健脾化湿、温中和胃;白扁豆、厚朴燥湿健脾、下气消胀;木香理气燥湿。诸药合用既能健脾温中治本,又能化湿和胃开结治标。故运用于临床能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6-129.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 2000,5(2):77-79.

  [3] 张岱山,陈治水,危北海.慢性胃炎的中西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4.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