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主水”理论及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5-19

  4 问题及展望

  对于《黄帝内经》中肾主水理论内涵及机制的深入探讨,一直都是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学者都在努力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去阐述肾主水理论的内涵和机制。然而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毕竟是两个体系,虽然其解剖名称相同,但中医主要是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观察研究方法,其观察分析的结果,大大超越了人体解剖学的脏腑范围,因此,中医肾主水的功能并不能等同于西医肾的泌尿作用。要想深入全面研究肾主水理论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除了借助现代科技和实验手段,最主要的还是基于中医观察和研究人体的方法,着眼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这样才能取得理论和临床上有价值的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1]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第1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5.

  [2] 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第1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8.

  [3]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第1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40.

  [4] 田代华.传统中医学理论,第1版[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1:46.

  [5] 李奕祺.“精水合一”是肾藏象的认识基础浅识[J].中医药学刊,2004,22(2):325.

  [6] 李奕祺.论肾藏象理论建构的哲学基础——“精水合一”[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3):168.

  [7] 王茂泓,蔡浔远.试论肾主五液[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3(3):127.

  [8] 欧阳卫华,徐成贺.对“肾为封藏之本”的认识[J].中医药研究,2002,18(2):1.

  [9] 王刚佐,邓吉华.肾主之“水”纵横谈[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9(1):17.

  [10] 徐福松.内肾外肾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6):341.

  [11] 杨海发,姜殿德,王洪霞.中西医“肾”的比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26.

  [12] 李如辉.发生藏象学,第1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88.

  [13] 樊 圃.五藏附五行是受古代祭祀的启示[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17(4):1.

  [14] 李如辉.肾脏生理功能的发生学诠释[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5):12.

  [15] 李如辉.危机、危机的化解与新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23(4):1.

  [16] 张登本.“肾主骨”理论的发生及其意义[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3):6.

  [17] 孟令军.《内经》肾藏精主水的机理[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20(2):86.

  [18] 易 青.再论“肾主水液”之内涵[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3):40.

  [19] 商国强,涂东明. 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法在水肿治疗中的应用心得[J].中国中医药信息,2007,14(4):84.

  [20] 李文莉,李向英.健脾益肾利水汤治疗糖尿病肾性水肿40例临床观察[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24(2):40.

  [21] 杨海燕,董静秋.试谈水肿病从肺脾肾的论治[J].哈尔滨医药,2003,23(5):39.

  [22] 于 萍.从水肿治验谈津液的代谢与肺、脾、肾的关系[J].中国社区医师,2006,8(4):50.

  [23] 罗试计,庞英华,许廷生.瓜蒌瞿麦散治疗糖尿病肾衰阳虚型水肿32例[J].河南中医,2006,26(4):44.

  [24] 吴国庆.益气温肾化瘀煎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21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5):49.

  [25] 邝开安,黄英俊.温阳利水、益气活血法治疗心功能不全35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5,24(2):91.

  [26] 刘 健.水肿病从肺脾肾辨治[J].中医文献杂志,2001,(3):47.

  [27] 王淼源.经方治疗水肿病七法[J].湖北中医杂志, 2001,23(9):23.

  [28] 毕临林,孙 铭.中药治疗特发性水肿65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6(l):49.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