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滴丸成型工艺的均匀设计实验优选
根据实验分析结果,结合生产实际和操作可行性,确定滴制条件为:料罐温度90℃;滴头温度80℃;冷却柱管口温度50℃;滴距10 cm;滴速30滴/min;冷凝液温度为15℃。
2.5 验证实验用上述优选的条件制备滴丸3批,每批20万粒,规格50mg,按《中国药典》[4]规定取样进行丸重差异和溶散时限检查,结果平均丸重分别为51.7,51,52.1 mg。丸重变异系数分别为2.7%,4.0%,3.2%。溶散时间分别为5.0,7.0,8.0 min,批次之间滴丸外观无明显差异,表明该成型工艺稳定可靠。
3 讨论
由于滴丸的成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采用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设计,而每个因素中各水平稍有变化时,对滴丸成型会有较大影响。所以需要对每个因素取较多的水平,才能详细研究其成型的变化规律。如果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次数过多,不切合实际。基于此,本实验采用均匀设计[5],既能满足多因素多水平试验,又能减少试验次数,根据需要还可随时增加因素所取的水平数,数据分析可用计算机处理。所以采用该实验设计是合理的。
在本滴丸制备中,药料为干浸膏粉,制备时先取适量基质,加热使熔融,再加入药料搅拌混匀,保温条件下移至滴丸机贮液器中,滴入互不相容的冷凝液中,冷却固化成丸而制得[6]。在搅拌混匀时要注意加热温度,温度过高药料会烤糊焦化,考虑到PEG6000的熔点为60℃左右,故本实验采用水浴恒温90℃加热熔融、加入药料充分混匀,保温、滴制而得。同时为了使药粉在滴丸中均匀分散,实验中将药物浸膏粉碎并过筛,从而保证了每粒滴丸中所含的生药量是一致的。
通过均匀设计实验优选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我们通过实验室验证以及药厂中试生产,证明所选工艺简便实用,适宜于产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
[1] 刘华亮,袁 珂,朱建鑫,等.枸杞子滴丸成型工艺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601.
[2] 于 莲,朱光怡.复方红花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635.
[3] 谢秀琼.中药新制剂开发与应用,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5.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10.
[5] 吕圭源,王一涛.中药新产品开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0.
[6] 崔福德.药剂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