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川芎嗪鼻用pH敏感型原位凝胶的处方优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5-19

  2.4.2   释放实验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将透析膜装于供给池和接受池中间。在接收池中注满接受液,供给池中加入各处方制备的原位凝胶1 g,用石蜡密封供给池与接收池的接合部位,保持(33±0.5) ℃恒温水浴,磁力搅拌速度为(200±5) r·min-1,分别于不同间隔时间0.5,1 ,2,3 ,4 ,5 ,6 ,8 ,10 ,12 h取样,每次取样后均补加相同量的新鲜接受液并排除接受池中的气泡。样液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10 μl于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测定TMPP。计算各取样点介质中药物的累积释放量。结果见图1。

  2.5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的试验设计分别制备不同浓度的卡波姆和HPMC空白凝胶,考察浓度与黏度和释放度的关系,根据单因素考察的结果,确定卡波姆和HPMC的浓度范围。根据星点设计的原理,各因素设置5个水平,用代码值±α,±1,0来表示,对于两因素的星点设计α=1.414。因素及水平见表3,具体实验方案安排见表4,按第4,5列设计处方并制备含药凝胶,以黏度和5 h的药物释放量作为考察指标。表3  考察因素各水平的代码值及实际操作物理量,表4  实验设计及黏度和5 h的药物释放量(略)

  结果发现,二次多项式模型的拟合结果优于多元线性模型,拟合优度(R2>0.95)较好,反映出在卡波姆和HPMC共同作用下黏度和5 h的药物释放量的变化趋势,据此描绘了黏度和5 h的药物释放量对卡波姆和HPMC因素的三维效应面图和等高线图。结果见图2~3。

  由图可知,黏度随辅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大,5 h的药物释放量则随辅料用量的增加而减小,而同一黏度和同一药物释放度下的卡波姆和HPMC的用量则是:随着卡波姆用量的增加,HPMC的用量减小,反之亦然。
   
  根据剂型的需要,希望获得黏度为5 pa·s的处方,并在此黏度下得到最大的药物释放量。由上述模型得到的方程并结合等高线图可知,当黏度为5 pa·s,5 h的药物释放量为27.5 μg·ml-1时,X1值的范围为0.5 %~0.6 %,所对应的X2值的范围为1.25 %~1.75 %,当选取X1范围的中间值0.55 %时,对应的X2值为1.4 %,考察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偏差(见表5),可见两指标的偏差均小于5 %,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表5  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比较(略)

  3  讨论
   
  效应面优化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最早用于普通剂型处方的筛选[4],实验设计有因子分析、基于单纯形的球面设计、星点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等。近年来新型给药系统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主要以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CCD-RSM) 的应用较多,本课题根据星点设计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将各效应面的等高线进行重叠直接得到了较佳区域,直观方便地确定了较优处方。多个效应所选择的较佳条件通过叠加,可以进一步缩小较佳条件范围。若无重叠区时,可通过归一化[5],求总评“归一值”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凝胶体外释放度测定主要通过透析袋以两种方法测定[6,7],即:漏槽法、转篮法。漏槽法取样时取出全部或部分释放介质,再补充等量释放介质,以达到漏槽条件。转篮法取样时取出部分介质,再补充等量释放介质。笔者运用漏槽法,取样时取出全部释放介质,再补充等量释放介质,Franz扩散池的透析温度选用人体鼻腔温度33 ℃。此外考察了人工鼻液Ⅰ[2],人工鼻液Ⅱ[8],林格氏液,生理盐水,30 %乙醇生理盐水等5种不同接受液对药物透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鼻液Ⅰ中药物累积透过量多于人工鼻液Ⅱ;由于给药后动物鼻腔的复杂情况难以预测,另外考虑到制剂通过调节pH值后水溶性的磷酸川芎嗪有部分转化成脂溶性的川芎嗪,最后确定用30 %乙醇生理盐水作为此次试验的接受液。
   
  卡波姆(Carbopo1)属丙烯酸类聚合物,由丙烯酸与丙烯基蔗糖或丙烯基季戊四醇交联而成,后者兼作交联剂。它含大量羧基(约为56 %~68 %),当pH值小于4时,羧基几乎不解离,聚合物在水中分散并溶胀,但不溶解,表现出很低的黏性。pH值为6~12时,卡波姆形成的凝胶黏度最大。低浓度的卡波姆形成澄明溶液,在浓度较大时,分子链相互缠结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半透明状凝胶。由于形成稳定的凝胶所需酸性卡波姆的浓度较大,不易被中和且有刺激性,所以不适于单独用作原位凝胶的基质。减少卡波姆用量、改善原位胶凝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引入另一种聚合物,作为增黏剂或具有其它胶凝机制的组分,笔者引入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两者流变学特征类似,皆为塑性流体,在pH 4.0时为低黏度的流体,在pH 7.4时胶凝。释放度试验表明,两者均具有缓释作用。
   
  磷酸川芎嗪酸性较强,加入到卡波姆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混合基质中后,pH从4.5转变成4以下,酸性明显增强,用于鼻腔局部给药的刺激性较大,鼻液难以中和。因此用少许三乙醇胺调节pH值至5.0左右。笔者根据星点设计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配比制备出磷酸川芎嗪凝胶,用于大鼠鼻腔给药,凝胶剂能迅速胶凝并很好地粘附在鼻腔内一定时间,不易被清除。

【参考文献】
    [1]魏 刚,徐 晖,郑俊民.原位凝胶的形成机制及在药物控制领域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 2003,38(8):564.

  [2]Washington N,Steele RJC,Jackson SJ,et a1.Determination of baseline human nasal pH and the effect of intranasally administered buffers[J]. Int J Pharm,2000, 198(2):139.

  [3]Lin HR,Sung KC.Carbopol/pluronic phase change solutions for ophthalmic drug delivery[J].J Controlled Release,2000, 69(3):379.

  [4]吴 伟,崔光华.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0,27(5):292.

  [5]吴 伟,崔光华,陆彬.实验设计中多指标的优化:星点设计和总评“归一值”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8):530.

  [6]刘志东,丁平田,李佳玮,等.依诺沙星眼用缓释凝胶剂的体外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 2004,39(11):834.

  [7]王成伟,唐 星,王晓梅,等.温度敏感性壬苯醇醚阴道用缓释凝胶的制备与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4):280.

  [8]CARFORS J,EDSMAN K,PETERSSON R,et a1.Rheological evaluation of Gelrite in situ gels for ophthalmic use[J].Eur J Pharm Sci,1998,6(2):l13.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