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明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红岩 时间:2015-05-19

  仔细分析图3~4,结合紫外光谱分析,可以看出,在图3保留时间为16.671 min,19.732 min出现了两个新物质的吸收峰;在图3中,保留时间为13.37 0 min,23.108 min,36.801 min处的峰面积明显小于图4中此位置对应的吸收峰面积;而图3中, 保留时间为1.044 min, 26.781 min处的峰面积明显大于图4中此位置对应的吸收峰面积;同时在图3中保留时间为43.506 min处的吸收峰在图4中未见出现,分析其紫外吸收数据确定其与图1中保留时间为44.039 min处的吸收峰对应的是同一物质。

  3.2结果讨论从上述图谱分析可得,决明子经炮制后其内部化学组分确实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在炒决明子醇提取液中出现两种新的成分(tR=20.004 min,tR=44.039 min),消失了一种成分(tR=48.967 min),有一种成分(tR=16.748 min)的含量较生品明显下降了1.9倍,而也有一种成分(tR=27.072min)的含量较生品提高了1.2倍;在炒决明子水提液中,产生了3种新的成分(tR=16.671 min,tR=19.732 min,tR=43.506 min),同时有3种成分(tR=13.370 min,tR=23.108 min,tR=36.801 min)的含量明显下降,分别为2.5倍、1.4倍、3.9倍;两种成分的含量明显升高(tR=1.044 min, tR=26.781 min),分别为6.3倍和8.5倍。

  现代研究表明,决明子生品质地坚硬,捣碎困难,影响煎出效果,尤其是未捣碎者煎出效果极差,而炒制品质地酥脆,易于捣碎,煎出效果好,实验表明炒后水浸出物量增加,水煎液中微量元素的溶出量也增加;决明子性寒,有缓泻作用,脾虚肠寒者不宜,炒后能减缓其寒凉之性,素体虚寒者也可用之,这种炒后药性的缓和正是由于有致泻作用的蒽醌类物质被大量破坏(>59%)[9,10],致使此类物质在炒制品中含量下降,并有可能生成新的物质,这与我们上述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相符,炒制品中有部分物质含量减少,并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也有物质含量增加,这么显著的成分变化,必然导致其性质的改变,这也是决明子炮制前后药性变化的原因,是其变化的物质基础。但具体到哪种物质含量减少了,减少了多少,新生成的物质是什么,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实验的另一个收获,是在炒决明子中提取到一种物质,此物质炒制品中含量较大,极性偏小,即目标化合物,此化合物在炒决明子醇提液和水提液中都能稳定存在,并通过反复实验证实了其确实是在炒制过程中新产生的成分,已对其进行了质谱分析,具体结构仍在研究中。

  深入开展此项研究将为我们揭示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意义提供物质保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中药炮制原理和方法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毛淑杰.中药炮制机理初探[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5):59.

  [2]王孝涛,曹晖.中药炮制制毒增效论[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3):146.

  [3]余晓东,高新跃,窦立信,等.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64.

  [4]徐孝臣,孙夫东.中药炮制对药理作用的影响[J].山东医药工业,2001,20(2):22.

  [5]许金凤.中药炮制品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5):443.

  [6]任若芳.中药的毒性及炮制原理[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1):89.

  [7]寿洲芳.炮制对中药成分影响的研究概况[J].中草药,2002,33(6):4.

  [8]陈海玲,饶春恺.不同炮制方法对决明子抗菌作用的影响[J].中国药业,2001,10(4):7.

  [9]余建清,雷嘉川,马俊玲,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0,6:35.

  [10]刘训红,储益.决明子炮制前后蒽醌含量的变化[J].基层中药杂志,2000,14(6):3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