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影响的研究
3.3心安颗粒对冠脉结扎所致大鼠心肌缺血心电图不同时间段的ST段抬高值的影响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前各组间比较ST段抬高无明显差异(P﹥0.05)。结扎后模型组同假手术组比较,各时间点模型组心电图出现明显的波形改变,ST段异常抬高(P<0.01)。结扎后即刻,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ST段均较自身结扎前明显抬高(P<0.01);结扎后各时间点,心安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和稳心颗粒组较模型组ST段抬高值均明显降低(P﹤0.01)。结果见表3。表1心安颗粒对冠脉结扎所致大鼠心肌缺血心电图ST段和T波变化的影响表2心安颗粒对冠脉结扎所致大鼠心肌缺血心电图T波抬高动态变化的影响表3心安颗粒对冠脉结扎所致大鼠心肌缺血心电图ST段抬高动态变化的影响
3.4心安颗粒对冠脉结扎所致大鼠心肌缺血心电图P-R间期及QRS时限的影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在缺血状态下,其P-R间期和QRS时限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心安颗粒高、中剂量及稳心颗粒有明显稳定P-R间期和QRS时限的作用 (P﹤0.05或P﹤0.01),低剂量虽有此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表4心安颗粒对冠脉结扎所致大鼠心肌缺血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变化的影响
4讨论
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或血流中断时,冠脉血流量突然下降,冠脉供血与心肌需血之间的供求失衡,导致心肌急性或慢性缺血、缺氧而产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这时心电图有关导联上可表现出ST段和T波的改变。利用结扎冠脉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在心电图Ⅱ导联上呈现ST段和T波抬高;而使用扩张冠脉、缓解冠脉痉挛、降低心肌氧耗和改善心肌功能的药物,则会对抗这种缺血改变。
本实验模型组经结扎冠脉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可见ST段明显抬高,T波明显高耸,说明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成功。实验证明心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ST段和T波抬高值均显著减小;ST段和T波抬高超过0.2 mV的动物数减少;高、中剂量组与稳心颗粒组的作用相当;心安颗粒高、中剂量组均能在不同时间段分别使ST段、T波抬高幅度降低;心安颗粒高、中剂量组有明显稳定P-R间期和QRS时限的作用;提示心安颗粒具有抗心肌缺血、保护心肌损伤的作用。
组方分析:心安颗粒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研制的复方纯中药制剂。组方由苦参、黄芪、麦冬、赤芍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麦冬可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氧耗量,同时又能增加心肌氧供,保护心肌缺血时的心泵功能,减慢心率,以改善改善心肌缺血,对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等[8~10]。黄芪中的黄芪皂苷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可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减轻梗死心肌损伤以及加强心肌细胞的代谢及补偿能力,提高心肌细胞抗缺氧缺糖的能力[10,11]。苦参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可对抗药物性心律失常作用;苦参碱还可使减轻神经垂体素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改善实验性心衰大鼠的心功能,以及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均有利于其抗心肌缺血的作用的产生[8~10]。赤芍具有明显的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作用。可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对药物性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明显抑制心电图ST-T段的升高[8~10]。
综上所述,心安颗粒有良好的对抗大鼠冠脉结扎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正性肌力,扩张冠脉,增强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氧耗,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抑制氧自由基产生,调节机体平衡等作用有关。
【参考文献】
[1]陈美娟,肖顺汉,杨思进,等.心安颗粒体内外抗柯萨奇病毒B3的实验研究[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0):1435.
[2]陈美娟,秦大莲,李万平,等.心安颗粒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11):664.
[3]陈美娟,李华,李亮,等.心安颗粒抗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42.
[4]杨思进,尹思源,晏新,等.心安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2,25(5):393.
[5]陈美娟,肖顺汉,李亮,等.心安颗粒抗实验性损伤心肌一氧化氮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6):30.
[6]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52.
[7]高秀梅,王怡,商洪才,等.复方丹参方抗大鼠心肌缺血作用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3,2(1):23.
[8]沈映君.中药药理学,第1版[M].北京:人民生卫生出版社,2004:.
[9]陈敏,杨正菀,朱寄天,等.麦冬总皂苷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电生理特性[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0,11(2):161.
[10]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第1版[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4:.
[11]陈家畅,李树英,苗利军,等.黄芪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缺糖缺氧性损伤作用的超微结构研究[J].新中医,199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