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转录因子-1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5-19

  3  结果

  3.1  TTF1各组对CAM血管数目生长的影响TTF1不同剂量组和PBS组作用CAM后,给药组CAM血管数目较PBS组明显减少,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提示TTF1具有一定的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结果见表1。表1  不同剂量TTF1对CAM血管数目的影响(略)

  3.2  形态学观察在解剖显微镜下,可见PBS组血管网络清晰,呈叶脉样,放射性生长,主血管粗壮,长势旺盛。TTF1剂量组的血管生成明显受抑,载体周围血管网模糊,颜色变浅、苍白,血管分枝处多处断裂,密度减少,个别CAM实验作用部位的新生血管结构破坏,甚至未见血管。结果见图1。

  4  结果
   
  自20世纪70年代Folkman首先提出抗血管生成(anti-angiogenesis)理论至今,人们对血管形成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有关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无限制侵袭性生长及其转移依赖于血管新生,血管新生是指在血管周围生成毛细血管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宿主能控制血管新生,机体在短时间内打开或关闭控制系统,但是肿瘤组织缺乏控制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因而,控制正常组织血管新生的机制不能控制肿瘤的血管新生[5]。当肿瘤体积增至2~3 mm3时,肿瘤已不能单纯依靠弥散获取氧气及营养物质,如果无新生毛细血管长入,则肿瘤组织将保持休眠状态或发生退化,因此,控制血管新生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一个靶点。
  
  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en chorioallantoic mem.Brahe,CAM)是研究血管形成与抗血管形成的理想体内模型,以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血管新生药物的体内模型成为热点问题[6]。一般情况下,血管新生主要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损伤修复、炎症等也常伴随发生血管新生,特别是肿瘤生长和转移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在血管生成实验中,主要的体内实验有CAM和卵黄囊膜法等,在众多血管生成模型中CAM因实验材料易得,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及结果易于观察等优点,成为研究药物抗血管生成作用的最常用体内模型。有研究显示,鸡胚发育的第8~12天,这一时期CAM中的血管生长处于高峰状态[7]。因此,本实验研究选择鸡胚培育的第8天给药,以观察TTF1抑制血管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TTF1对血管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的新生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药物究竟影响了血管新生通路的哪些环节发挥的作用,是影响了血管新生的关键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形成和释放,还是影响MAKP信号转导通路中的ERK通路,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学武,张玉梅,关丽萍,等.珍珠梅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体内抑瘤作用的研究[J].中药材,2004,27(1): 36.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8.

  [3]呼 群,宁 涛,苏秀兰.鸡胚绒毛尿囊膜技术的改进[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33(4):383.

  [4]贺国安,罗进贤,张添元,等.改进的鸡胚绒毛尿囊膜技术-无气室孵育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2):126.

  [5]薛庆善. 体外培养的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

  [6]Waltenberger J,Claessen-Welsh L,Siegbahn A,et al. Different signal transduction properties of KDR and Fit-1,two recptors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J[J]. J Biol Chem,1994,269: 26988.

  [7]Hasan J,Shnyder SD,Bibby M,et a1.Quantitative anglogenesis assays in vivo-a review[J].Angiogenesis,2004,7(1): 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