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5-19
  3  结果

  3.1  样品总多酚含量测定分别吸取0.2 ml一定浓度( 使吸光值落在标准曲线上) 的样品溶液,加入1 ml 0.5 mol/L的Folin-Ciocalteu试剂, 再加入0.8 ml 7.5%的碳酸钠溶液充分混合,室温下反应30 min,在765 nm下测吸光度值。根据没食子酸标准曲线方程计算不同样品提取液总酚含量,所有试验重复两次,实验结果如表1~3和图1~3所示。表1  不同提取时间提取防风中总酚含量,表2  不同提取温度提取防风中总酚含量,表3  不同极性提取溶剂提取防风中总酚含量(略)。
   
  首先考察了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采用不同提取时间提取样品的的总酚含量,提取时间分别为30,60,90,120,150 min,实验结果如表1和图1所示。在此条件下,超声90  min提取的防风样品总酚含量最高为1.174 3 mg没食子酸/g样品,其次为60,150,120,30 min。而30,60,120,150 min提取的总多酚含量差别不大。从30~90 min,防风中总酚含量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90 min以后,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总酚含量又开始下降,基本恢复到60 min之前的水平。
   
  其次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0.5 h,考察了不同提取温度下样品的总酚含量,提取温度分别为30,40,50,60,70,80℃,得到不同温度的提取物,分别进行了总多酚的含量测定。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在此条件下,50℃提取的防风总酚含量达到最高为0.776 8 mg 没食子酸/g样品,其次为80,70,60,40,30℃的提取物,分别为0.713  3,0.518 6,0.372 3,0.356 4,0.337 3 mg没食子酸/g样品。

  之后我们以80%乙醇,正丁醇和醋酸乙酯3种不同极性溶剂为提取溶剂,采用30℃超声提取0.5 h,得到3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分别进行了总多酚的含量测定。实验结果如表3和图3所示:80%乙醇提取的防风总酚含量最高为0.337 3 mg没食子酸/g样品,其次正丁醇和醋酸乙酯提取物,依次为0.269 0和0.250 7 mg没食子酸/g样品。

  3.2  DPPH方法测定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不同提取时间的防风样品DPPH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超声120 min得到的防风样品半抑制量最小,AE值最大,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为60,150,90,30 min的防风提取物。60 min和120 min提取样品EC50和AE值差别不大。表4  不同提取时间提取防风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比较(略)

  不同提取温度的DPPH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80℃时防风的半抑制量最小,AE值最大,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为60℃>50℃>70℃>30℃>40℃。表5  不同温度防风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比较(略)
 
  由表6可以看出,不同溶剂提取样品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强弱顺序为防风正丁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其次为8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差。表6  不同提取极性溶剂防风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比较(略)

  4  讨论
   
  本文以防风中的色原酮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提取法进行提取,考察了不同提取时间,不同提取温度以及不同提取溶剂对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采用Folin-Ciocalteu方法测定防风不同提取物的总酚含量,结果表明,超声90 min总多酚的含量最高。采用DPPH 抗氧化活性体外评价体系对防风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120 min乙醇提取物表现出强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还表明,样品中总多酚的含量与其DPPH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没有必然联系。

【参考文献】
    [1]高咏莉.生药防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35(2):612.

  [2]窦红霞,高玉兰.防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9,26(2):15.

  [3]肖永庆,李 丽,杨 滨,等.防风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2):117.

  [4]姜艳艳,刘 斌,石任兵,等.防风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药学学报,2007,42(5):505.

  [5]Hiroshi Sasaki, Heihachiro,Taguchi, et al. Itiro Yosioka, The constituents of Ledebouriella seseloids Wolff. I Structures of three new chromones[J].Chem. Pharm. Bull. 1982,30(10):3555.

  [6]孟祥才,孙 晖,孙小兰,等.防风三种茎与根中色原酮类成分含量比较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1):1344.

  [7]张 村,肖永庆,李 丽,等.防风色原酮成分群的分离制备及其含量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3):2761.

  [8]刘双利,张春红,张连学.不同产地防风中4种色原酮成分比较研究[J].中草药,2007,38(5):776.

  [9]姜艳艳,刘 斌,石任兵.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风色原酮部位中4种成分含量[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2):128.

  [10]Tsao, R.,Yang, R.,Xie, S.,et al. Which polyphenolic compounds contribute to the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apple [J].Agric. Food Chem,2005, 53:4989.

  [11]Brand-Williams W.,Cuvelier M. E.,Berset C. Use of a free radical method to evaluate antioxidant activity. Lebensm[J].Wiss. Technol,1995, 28:25.

  [12]李春阳,许时婴,王 璋.DPPH法测定葡萄籽原花青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25(2):10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