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抗癌活性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3.2 抗癌活性成分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测定图2表明,维生素C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5 4,半清除率0.178 2 mg·ml-1;0.9 mg·ml-1浓度的抗癌活性成分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相对较弱,半清除率时需样品浓度达到8.776 mg·ml-1;但是实际配制样品时,该浓度会有结晶析出。就总体而言,抗癌活性成分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依然与浓度有一定依赖性,浓度与清除率的相关系数R2=0.872 9;但是其活性相对较弱。
3.3 抗癌活性成分还原能力的测定由图3可知,抗癌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还原力,且在一定浓度范围良好的线性关系,浓度与还原力的相关系数R2=0.997 4,抗癌活性成分还原力的EC50为1.103 mg·ml-1;而维生素C的还原力与浓度也呈良好线性关系,其还原力EC50为0.028 04 mg·ml-1。相比而言,抗癌活性成分具有一定还原力。但是远不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
自由基(Free radical)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各种生化反应的中间代谢产物。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氧自由基与疾病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认为自由基产生过多而不能及时地清除,它就会攻击机体内的生命大分子物质及各种细胞器,从而加速机体的衰老进程并诱发各种疾病。目前,从天然药物中寻找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的物质,将成为现代医药、保健业的热点[7],利用这些物质作为替身,让它们在自由基进入人体之前就先与自由基结合,以阻断外界自由基的攻击,使人体免受伤害。
在本实验中的美洲大蠊中抗癌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和·OH自由基的效果,以及呈现较强的还原能力,且都有较好的剂量依赖性。 结果初步表明,美洲大蠊抗癌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但是美洲大蠊抗癌活性成分显著低于人工合成的强抗氧化剂Vc。
3.4 美洲大蠊抗癌活性成分组成分析抗癌活性成分样品经过SDS-PAGE的电泳图(如图4所示)显示,抗癌活性成分样品中包含有大量的低分子量多肽混合物,主要由两大群分子量连续变化的多肽群组成,第1群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5~35 KD之间;第二群所占比例较大,分子量小,小分子量连续变化范围比较宽,主要集中在14.4 KD左右。
采用经典蛋白质检测方法-Folin-酚法测定抗癌活性成分中的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占总成分中的百分比为62.7 %。
4 讨论
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英国人Harman于1956年提出了自由基学说。该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生命大分子造成组织细胞损伤,是引起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也是诱发肿瘤等恶性疾病的重要起因,其中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实验所证明[8]; 目前,很多的研究者相继从细菌、真菌、两栖类、昆虫、高等植物、哺乳动物乃至人类中发现并分离获得抗菌活性肽,这些抗菌活性肽对正常哺乳动物细胞及昆虫细胞无不良影响,但对癌细胞株则有明显杀伤作用[9,10]。 在本实验中的抗癌活性成分是一种混合物,其抗癌功效已经明确,但是其主要功能分子还未清晰;该抗癌活性成分样品中的小分子多肽占有很大的比例,抗癌活性成分中的有效功能成分是否就由这些小分子多肽中的一种或几种决定,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样品分离、鉴定与药理检测。
【参考文献】
[1]蓝江林,周先治,卓 侃,等.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抗菌肽杀菌作用初步观察[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2):166.
[2]程才芬,林文琴,黄厚聘.蟑螂油对人食管癌小鼠异种移植的抗癌作用[J].中草药,1986,17(6):38.
[3]何正春,彭 芳,宋丽艳,等.美洲大蠊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31): 2326.
[4]Kim DO, Lee KW, Lee HJ, et al. Vitamin C 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 (VCEAC) of phenolic phytochemical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2, 50(13): 3713.
[5]Brand-Williams W, Cuvelier ME, Berset C. Use of a free radical method to evaluate antioxidant activity[J]. Technology,1995,28(1): 25.
[6]Jayaprakasha GK,Singh RP,Sakariah KK.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grape seed (Vitis vinifera) extracts on peroxidation models in vitro[J]. Food Chemistry,2001,73(3): 285.
[7]陈彦球,杨 琦,杨 燕,等.维生素C在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中作用的体外实验[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1):25.
[8]Harman D. Aging: a theory based on free radical and radiation chemistry [J]. Journal of Gerontology,1956,11 (3): 298.
[9]Mai JC,Mi Z,Kim SH,et al. A proapoptotic pept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solid tumors [J]. Cancer Research,2001,61 (21): 7709.
[10]Chen Y,Xu X,Hong S,et al. RGD-Tachyples in inhibits tumor growth [J]. Cancer Research,2001,61 (6) : 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