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类方对抗痨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5-19

  3  结果

  3.1  治疗后两组发生毒副反应症候情况比较对各症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4,6,8周末进行评分,据严重程度定0~3分:0分:无症状;1分:轻症;2分:中度症状;3分:重度症状。两组均有体倦乏力症状,但治疗组症状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无头晕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表1  两组出现毒副反应症候评分比较(略)

  3.2  两组治疗后发生白细胞减少症情况及出现的时间比较两组均有发生不同程度白细胞减少症情况,两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果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后发生白细胞减少症情况及出现的时间比较(略)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周周围血液白细胞数量(WBC)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周周围血液白细胞数量(WBC)均有发生减少的情况,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果见表3。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周周围血液白细胞数量(WBC)指标比较(略)

  4  讨论
   
  在抗痨治疗中最常见使用的有效药物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但又经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白细胞的减少[3],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甚至有些患者因此要停止治疗或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日后产生耐多药的机会,严重影响疗效和增加病人经济负担。我们根据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用六味地黄丸类方治疗,预防和减少其白细胞症的发生及减轻其程度。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减少抗痨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及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谢惠安,阳国太,林善梓,等.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1.

  [2]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160.

  [3]张 鉴,魏爱英,李彦博.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3.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