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豆清脉方可降低动脉硬化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及其校正指数
作者:朱红俊,陆曙,朱明,苏伟,龚少愚,张志斌,李萍
【摘要】 目的研究有AS危险因素的人群中,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及其校正指数(baPWVi)和临床事件的相关性,以及连豆清脉方干预AS患者baPWV及baPWVi的效果。方法该研究共计纳入130例研究病例,其中无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临床事件患者54例、有AS相关临床事件患者76例,进行baPWV、baPWVi检测;并将其中64例有AS相关临床事件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连豆清脉方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进行标准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连豆清脉方,观察治疗前后baPWV及baPWVi的变化。结果有临床事件组的年龄、baPWV及baPWVi均明显高于无临床事件组[年龄:(66.7±9.6)岁.vs. (63.3±10.8)岁;baPWV:(20.40±0.67)m/s .vs. (15.72±0.38)m/s;baPWVi:(1.25±0.04 ).vs. (1.00±0.02), 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i和临床事件成正相关(r=5.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 而baPWV、年龄和临床事件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baPWVi增高发生临床事件的相对危险度高于baPWV和年龄(OR值:296.6 .vs. 1.001 .vs. 0.995)。baPWVi对于临床事件预测的价值高于baPWV和年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8 .vs. 0.789 .vs.0.614)],根据最大约登指数原则,取baPWVi和baPWV的cut-off值(1.043,16.52 m/s),预测临床事件的特异性baPWVi高于baPWV(68.5%.vs. 62.7%),但是敏感性不如baPWV(76.3%.vs.80.3%)。对照组和连豆清脉方治疗组治疗前的baPWV、baPWVi没有差异,治疗后两组baPWV、baPWVi均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baPWV:(1.97±0.40)m/s .vs. (0.13±0.17 )m/s;baPWVi:(0.12±0.02) .vs. (-0.01±0.01),P=0.000)]。结论 在有AS危险因素的人群中,baPWVi和临床事件相关性、预测临床事件的能力优于baPWV;连豆清脉方可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baPWV及baPWVi。
【关键词】 连豆清脉方; 臂踝脉搏波速度; 臂踝脉搏波速度指数;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一词最早见于20 世纪初,是动脉硬化的主要类型,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的主要病理基础,大多数心血管事件为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性发展的结果。研究发现,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 反映了动脉僵硬度,并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1],可较好地预测心脑血管事件风险[2,3],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大规模流行病学和药物干预研究中[4]。而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 ,其操作较为简便,结果与主动脉脉搏波速度相关性良好,在科研及临床上正得到推广[5]。但是,年龄、性别等因素可明显影响PWV的测量值,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PWV值有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和年龄成正相关等,通过校正年龄、性别因素,也许可以避免这个缺陷。因此,本文分析了有AS危险因素的人群中,baPWV及其正指数和临床事件的相关性,并通过连豆清脉方的干预,改善AS患者的baPWV及baPWVi。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分组
所有病例均为2007-06~2009-05在本院心血管病科住院的、至少有一项AS危险因素(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共计130例,其中无临床事件患者54例[男性21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63.3±10.8)岁],至少有1项临床事件(冠心病、脑梗塞)的患者76例[男性33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66.7±9.6)岁],两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临床事件组中的64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连豆清脉方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男性13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6.1±10.3)岁;对照组32例,男性1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5.9±9.7)岁,两组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事件评估及治疗方法
本研究中AS相关临床事件包括脑梗塞、冠心病,脑梗塞根据头颅MRI或头颅CT影像学及临床病史判定。冠心病判定根据运动心电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及劳力性胸痛、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史判定。排除了急性脑梗塞、脑出血、急性心肌梗塞、高危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治疗干预的两组均针对原发疾病进行规范化的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连豆清脉方,由本院制剂室统一配制,每剂250 ml,两次/d,口服。药物组成包括:连翘、黄连、野料豆、赤芍、莱菔子等。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入院48 h内检测baPWV,检测仪器采用日本colin公司(ST-203ATⅢ型)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检测时设定室温25℃,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静息15 min后开始检测:四肢缚4个示波血压袖带,连接好Ⅰ导联心电图电极,并将一个心音图传感器放置在心电图胸导联V2 的位置上,4 个袖带同时充放气,进行双侧PWV检测,连测3次,取3次、左右两侧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baPW1)。进行治疗干预的患者,在治疗2周后,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测量1次
根据仪器曲线标准值(表1)取有危险因素组与患者性别、年龄相对应的baPWV标准值(baPWV0),定义:baPWi=baPW1/baPWV0。表1 仪器标准曲线对应PWV标准值(略)
2.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诊断价值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疗效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双侧student-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双侧student-t 检验, 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3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有临床事件组的年龄、baPWV及baPWVi均明显高于无临床事件组[(66.7±9.6)岁.vs. (63.3±10.8)岁;(20.40±0.67)m/s .vs. (15.72±0.38)m/s;(1.25±0.04) .vs. (1.00±0.02), P=0.000)](见表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PWVi和临床事件成正相关(r=5.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 而baPWV、年龄和临床事件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baPWVi增高发生临床事件的相对危险度高于baPWV和年龄(OR值:296.6 .vs. 1.001 .vs. 0.995)(表3)。baPWVi对于临床事件预测的价值高于baPWV和年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0.808 .vs. 0.789 .vs.0.614),根据最大约登指数原则,取baPWVi和baPWV的cut-off值(1.043,16.52 m/s),预测临床事件的特异性baPWVi高于baPWV(68.5%.vs. 62.7%),但是敏感性不如baPWV(76.3%.vs.80.3%)。见图1。表2 无AS事件组与有AS事件组的PWV及PWVi,表3 PWVi和PWV Logistic回归分析 (略)
对照组和连豆清脉方治疗组治疗前的baPWV、baPWVi没有差异,治疗后两组baPWV、baPWVi均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baPWV:(1.97±0.40) m/s .vs. (0.13 ±0.17 )m/s;baPWVi:(0.12±0.02) .vs. (-0.01±0.01),P=0.000](表4~5)。表4 连豆清脉方对PWV的干预,表5 连豆清脉方对PWVi的干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