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中药修治机理解析
4.3 明矾解毒
明矾为复盐化合物,在水中可离解出Al3+,Al3+又进一步水解成为凝胶状的Al(OH)3,其本身带有电荷并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吸附毒性生物碱及苷类等成分而达到解毒的目的。如用明矾溶液制乌头,可使乌头碱在水溶液中发生沉淀而加快对毒质的消除。又如,有人对用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的半夏进行了比较,结果生半夏毒性最强,对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其炮制品毒性依次为漂半夏>姜半夏和蒸半夏>明矾制半夏,证实明矾解除半夏毒性的作用最强。
4.4 米醋解毒
利用米醋中有机酸与毒性物质结合的特性解毒。如甘遂、大戟、芫花和商陆等皆为峻下逐水的毒性药物,在宋代就已开始使用米醋制其毒了。如大戟所含的毒性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和大戟苷类等,而三萜类化合物有类似于巴豆油及斑蝥素样的刺激作用,与醋酸作用后生成的衍生物则失去了刺激性。
5 去油制霜法
本法是将富含油脂的药物去油制成松散的粉末,以降低或者消除毒性的方法。如巴豆中除含有溶解红血球、使局部细胞发生坏死的毒蛋白外,尚含具有峻下作用的成分——巴豆油,正常人口服20滴就会导致死亡。在对巴豆蒸制压油成霜的炮制过程中,高温可使毒蛋白发生变性,这样既降低了毒性,又使大部分油脂析出而减少了刺激性,从而达到缓泻的效果。又如柏子仁具有养心安神之功效,但其中所含侧柏油及龙脑油等具有滑肠作用,采取制霜法即可除去油脂,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
6 结语
对毒性中药采用各种相应的炮制方法,使其性质发生不同的理化改变,从而导致了药性的变化,最终实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于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因此,炮制对于各毒性中药成分的物理、化学影响也有所不同。所以,对于传统毒性中药炮制机理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 成.京帮炮制通义[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