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用药安全性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戴文丽 时间:2015-06-05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幼儿的用药安全性。方法 参阅国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述。结果(1)避免应用禁用药物。(2)需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等。结论 为了婴幼儿的健康,在为其选药时,要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选用安全、有效、适量、可靠的药物。
【关键词】  婴幼儿  用药  安全
        婴幼儿是指从28天-3周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第一是细胞膜通透性的不同;第二是蛋白结合力的改变;第三是体液分布的差异。且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其肾有效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肾小管分泌,尿浓缩,钠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功能也差,年龄愈小愈不完善[1]。所以出现与成人不同的各种药物反应。因此对婴幼儿患者除要求及时正确处理,熟悉一般用药规律外,还必须掌握小儿用药特点。以下笔者对一些常用药与婴幼儿的关系作一概述。
        1 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
        1.1 青霉素类  常用的有青霉素、氯唑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等。青霉素类对人体细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体几乎元影响。临床应用时青霉素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小儿3日内未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应进行皮试,阳性者禁用 [2]。
        1.2 头孢菌素类  使用前应作皮试,阳性者禁用。头孢曲松偶可致婴幼儿胆结石,但停药后可消失。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与乙醇(即使很小量)联合应用时,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显“醉酒样”反应[2]。
        1.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1.4 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对耳蜗神经有毒性,幼儿慎用,如使用应减小剂量,且疗程不超过7天。奈替米星耳毒性较小,新生儿、婴幼儿均可使用,但应掌握好剂量 [2] 。
        1.5 四环素类 该类药物除有肝肾损害以外,还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中,造成牙齿黄染,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8岁以下儿童应禁用 [2] 。
        1.6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毒性低,可用 [1]。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听觉障碍、过敏(主要表现为药物热、药疹、荨麻疹)等,停药或减量可恢复,但患儿合并肝炎时,应禁用依托红霉素 [2] 。
        1.7 氯霉素类 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慎用 [2] 。
        1.8 磺胺类 对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乳儿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应禁用。幼儿使用应注意大量饮水防止引起结晶尿。磺胺甲基异唑近报道过敏者较多,慎用。
        1.9 喹诺酮类 该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婴幼儿应慎用。但也有不良反应低的报道 [3] 。
        1.10 其他类 抗真菌类药对肝、肾功能损害大,慎用。乙胺丁醇婴幼儿应禁用。
        2 驱肠虫药
        2.1 阿苯达唑(肠虫清) 广谱驱虫药,对肝肾功能有一定损害,2岁以下儿童禁用,2-12岁用量减半。
        2.2甲苯咪唑4岁以下用量减半 [4] 。
        2.2 哌嗪(驱蛔灵) 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 。
        3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
        3.1 解热镇痛类 [6]  (1)非那西丁类:主要是指含有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可引起人体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肾损害,对婴幼儿尤其敏感,禁用。(2)氨基比林:首要损害是粒细胞减少,慎用。(3)阿司匹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慎用。对小儿易引起瑞氏综合症,英国规定12岁以内儿童禁用。(4)扑热息痛类:相对安全,可用。
        3.2 镇静催眠药 苯巴比妥等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抵制作用,12岁以下儿童禁用 [7] 。
        3.3 镇痛药 吗啡、芬太尼贴片:婴幼儿禁用。哌替啶(度冷丁):婴幼儿慎用。1岁以内一般不应静脉注射或行人工冬眠 [2] 。
        3.4 抗癫痫药 一般长期服用癫痫药物是安全的,药物毒性反应轻微而且是可逆的,但应在治疗中注意中毒表现,定期做血、尿常规等多项检查 [8] 。
        4 呼吸系统用药
        4.1 祛痰药 氯化铵一定要计算好用量,大剂量可致恶心、呕吐,停药后反应消失。必嗽平一般无不良反应,可用[1]。喷托维林(咳必清)有报道可造成呼吸抑制,故禁用[9] 。复方甘草片含有阿片粉成分,应注意剂量。
        4.2 平喘药 作为非处方药,不推荐儿童应用,儿童哮喘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此类药物的给药途径多种多样的,可以口服、静脉、喷雾吸入给药。喷雾和吸入给药具有速效性、安全性和方便性。
        4.3 来源于中草药的祛痰、镇咳、平喘药 均须严格计算好剂量。
        5  消化系统用药
        5.1 抗酸药 婴幼儿胃病较少见。西米替丁8岁以下儿童禁用[10]。
        5.2 胃肠解痉药 婴幼儿的急性腹痛,以肠道寄生虫、胆道蛔虫、阑尾蛔虫等多见,不应轻易使用此类药物,避免延误病情,应在全面尤其是腹部检查后酌情应用[1] 。
        5.3 助消化药 乳酶生可用,但不与抗菌药合用。干酵母不良反应少,可用,但大剂量可引起腹泻[2] 。多潘立酮:婴幼儿血脑屏障功能未完全发育,可能引起神经方面的副作用,1岁以下慎用[11] 。
        5.4 泻药 一般来说,儿童不应用缓泻药,有些父母错误的认为必须每天排便而给孩子使用泻药,这样可能会造成缓泻药依赖性便秘。如必须使用,应严格掌握剂量,并配合饮食与运动治疗[12] 。酚酞片:婴儿(1岁以下)禁用,幼儿(1-3岁)慎用[2] 。
        5.5 止泻药 洛哌丁胺(易蒙停)1岁以下婴儿应禁用。严重脱水的小儿不宜使用[2]。蒙脱石散剂:疗效好,可用[13] 。药用炭可影响儿童的影响吸收,婴幼儿如长期腹泻或腹胀禁用 =。妈咪爱:疗效确切,可用[15] 。
        6  抗贫血药
        硫酸亚铁对胃粘膜有刺激性,可致恶心、呕吐、上腹痛、腹泻等,可饭后服用[2]。叶酸不良反应较少,可用[2]。
        7、抗变态反应药物
        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盐酸苯海拉明、富马酸酮替芬等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抵制作用,婴幼儿应慎用[16]。
        8  激素及其有关药物
        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可引起肥胖、多毛、骨质疏松、脱钙、病理性骨折、伤口愈合不良等反应,因此婴幼儿应慎用[2]。
        9  维生素类
        9.1 维生素A 长期大剂量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婴幼儿发生率最高,表现为骨痛、骨折、食欲不振、脱发、易激动等,停药1-2周可消失。
        9.2 维生素D 大量久服,可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等,婴幼儿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补充时,应掌握好剂量。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