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补药的合理使用
2 使用注意事项
2.1 补药为虚证而设,误补则益疾
补阳药性多温燥,有伤阴助火之虞,阴虚火旺者误用则阴愈虚火愈炽;补气药多甘温,能壅滞中气,中焦满闷不宜;补血药、补阴药味甘滋腻,有碍消化功能,湿阻中焦、脾虚便溏者不宜。
2.2 宜分清脏腑病位,照顾脾胃功能,补有节度
脾虚补脾,肺虚补肺,肾虚补肾为正补。照顾五脏之间的关系,如肺虚补脾,“培土生金”;脾虚补肾,“补火生土”等,此为相生而补。沉疴初有起色,胃气初复或虚不受补者,当先调理脾胃,否则药难奏效,宜用平淡之品缓补,忌用峻补之品。亡阳证、气血暴脱等危急重症,当以峻补之药以挽回生机;慢性虚损或元气虽虚病邪未尽者当缓补;素体虚弱,别无大寒大热之证,当以和平之药调理气血,多选药食兼用之品。若妄用热药,犹釜中无水而进火;过用寒药,犹釜下无火而添水。
2.3 照顾兼证
气虚兼气滞者,配行气药;兼痰湿者,配化痰利湿药;兼食积者,配消导药;气血双亏者,补气药与补血药同用;阴阳俱虚者,补阴药与补阳药配伍;气阴两伤者则需益气、养阴生津药相辅相成;阳虚内寒者,补阳药配温里药;阴虚内热者,补阴药须配清虚热药;阴虚阳亢者,补阴药配平肝潜阳药;肝肾阴亏、虚风内动者,滋阴药配熄风止痉药;血虚心神不安者,配养心安神药。
2.4 处理好邪正关系
实邪未尽,正不甚虚者,不宜使用补虚药,以免闭门留寇;实邪未尽,正气已虚,以祛邪药为主,配补虚药以祛邪扶正;正气已虚,邪已不甚,则以补虚药为主,配祛邪药可扶正祛邪。
2.5 煎服法
补药多厚味,质润粘滞,入煎剂,宜文火久煎效佳。常服久用当以丸、散、片、膏、酒等剂型,并且以饭前服用为宜。
3 结语
补虚即扶正,是扶助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一种治则。扶正除药物方法外,还有针灸、气功、推拿、食养、休养以及调摄精神、情志等方法。俗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血由气生,气由神全”是指心理、情志对于养生的作用;又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说明体育对于生命的作用。《素问》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知防病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无论施以药补、食补或用其它补法,都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酌情把握使用,才能获得补虚强身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