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许奋勇,黄训瑞 时间:2015-06-05

  1.6  高速离心分离技术

  离心分离是通过离心机的高速运转,使离心加速度超过重力加速度的成百上千倍,而使沉降速度增加,以加速药液中杂质沉淀并除去的一种方法。结合运用多级过滤法,注射剂生产中的预滤,可以大大提高滤速和效果,省时省力,且能提高注射剂的澄清度。高速离心作为一种物理分离技术,在其分离过程中能有效地防止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损失,最大限度地保存药物的活性成分,且还可缩短工艺流程。它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水提液澄清分离[11]。

  1.7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是一种不用任何载体或支撑体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由于该技术分离效率高,产品纯度高,不存在载体对样品的吸附和污染,具有制备量大和溶剂消耗少等特点而尤其适用于制备性提取,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医学、药学、化工、食品等领域,应用该技术研究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萜类等成分的分离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不仅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也适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还可以应用于进行中药粗提物中各组分的分离或进一步的纯化精制。该技术有望成为中药有效成分质量标准研究、分析的一种新方法,也会成为中药制剂生产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

  1.8  分子印迹分离技术

  分子印迹分离技术是以待分离的化合物为印迹分子(也称模板、底物),制备对该类分子有选择性识别功能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然后以这种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固定相来进行色谱分离的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分子识别性强,选择性高,而且制得的分子EP迹聚合物有高度的交联性,固定相不易变形,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分子印迹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技术[13-14]。

  2  小结

    除上述新技术外,微波辅助萃取技术[15]、分子精馏和短程精馏[16]、中药絮凝分离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17-18]、液泛法[19]、空气爆破法[20]等,都已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中得到了应用。这些现代新技术对于推动中药现代化步伐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葛发欢,史庆龙,林香仙,等.超临界CO2从柴胡中萃取挥发油及其皂苷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0,35(2):84.

  [2] 黄宝华,张 琨,周晓辉,等.超临界CO2萃取当归中藁本内酯工艺条件的研究[J].中草药,2002,33(6):514.

  [3] 郁 威,张 锋,苏克曼.超临界CO2萃取当归和川芎的研究[J].中成药, 2002,24(6):411.

  [4] 麻秀萍,蒋朝晖,杨玉琴,等.大孔吸附树脂对银杏叶黄酮的吸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2,22(9):539.

  [5] 陈 冲,罗思齐.银杏叶提取物的生产工艺条件研究[J].中草药,1997, 28(7):402.

  [6] 芦金清,刘尚桃,刘再刚,等.吸附树脂法提取绞股蓝皂苷[J].中成药, 1992,14(4):2.

  [7] 耿家玲,沈 勇,宋兴武.三七叶苷的开发与利用[J].云南中医学院院报, 2001,24(3):7.

  [8] 仲锡铜,冯崇华,张 薇.中药提取方法的特点与应用[J].山东医药工业杂志,2002,21(6);23-26.

  [9] 林慧彬,张兆旺,孙秀梅,等.黄连解毒汤用半仿生法提取药材组合方式的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1):1-5.

  [10] 王 晖.刘佳佳.银杏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研究[J].林产化工通讯, 2004,38(1):14-16.

  [11] 奉建芳,罗杰英.高速离心法等制备中药口服藏比较研究[J].中成药, 1996,18(12):7.

  [12] 袁黎明,傅若表,张天佑.高速逆流色谱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药物分析杂志,l998,8(1):60.

  [13] 苏立强,王俊涛,何丹凤,等.水杨酸分子印迹分离介质的水相制备及色谱行为[J].化学通报,2006,(3):216-219.

  [14] 雷建都,谭天伟.酮洛芬分子印迹拆分及分离过程热力学研究[J].化学通报,2002,(7):1279-1283.

  [15] 沈 岚,冯年平,韩朝阳.微波萃取对不同形态结构中药及不同极性成分中药的选择性研究[J].中草药,2002,33(7):609.

  [16] 谭天伟.天然产物分离新技术[J].化工进展,2003,22(7):665-668.

  [17] 谢 海,韩善华.双水相萃取技术研究现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6, 23(5):463-466.

  [18] 叶海亚,南仁燕,施立钦,等.新型萃取技术在天然有机物提取及纯化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8(4):27-30.

  [19] 马建军,肖丽萍,王 杰.麻黄碱的液泛法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32(7):293-294.

  [20] 冯育林,谢 平,孙叶兵,等.中药提取工艺应用进展[J].中药材,2002, 25(12):908-91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