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黄枳胶囊中大黄酚、大黄素和大黄酸的含量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魏良兵,孟楣,夏伦祝 时间:2015-06-05

  2.6  阴性对照试验

    按处方组成和工艺要求制成缺大黄的样品,按“2.1”项下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取阴性对照溶液、大黄酚、大黄素和大黄酸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点于同一硅胶H板上,展开,取出,晾干,阴性对照溶液在对照品溶液斑点相应位置上无斑点,经薄层扫描后,阴性对照溶液在对照品溶液斑点相应位置上无相应的峰,说明阴性无干扰。

  2.7  精密度试验

    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1 μL,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依法展开后,取出,晾干,扫描得峰面积积分值,结果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的RSD分别为1.80%、3.24%、1.25%,表明精密度良好(n=6)。

  2.8  稳定性试验

    吸取供试品溶液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依法展开后,取出,晾干,在室温下放置。按上述色谱条件扫描7次,每次间隔30 min,测得峰面积积分值,并计算平均值。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的峰面积RSD分别为0.60%、0.28%、0.31%,结果表明3 h内稳定。

  2.9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批号20070714)样品6份,按“2.1”项下方法制备,并分别点样,展开,取出,晾干,扫描测定峰面积积分值。得各成分峰面积积分值并计算其含量,大黄酚、大黄素和大黄酸含量的RSD分别为2.63%、2.62%和2.56%,结果表明其重复性良好(n=6)。

  2.10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批号20070714)供试品5份,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并按“2.1”项下方法制备,依法展开后,测定三者的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2。表2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略)

  2.11  样品含量测定

    取3个批号的黄枳胶囊(批号20070714、20070809、20070906),按“2.1”项下方法制备,吸取供试品溶液3 μL、混合对照品溶液0.5 μL和2.5 μL,点于同一硅胶H板上,依法展开,测定3批黄枳胶囊中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的含量。结果见图1、表3。表3  含量测定结果(略)

  3  讨论

    在400~700 nm波长范围对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进行扫描,其最大吸收峰分别为430、442、433 nm,在610 nm处有最小吸收,故采用折中的方法确定最大吸收波长为435 nm, 参比波长为610 nm。

    试验中曾采用峰高来计算含量,但误差较大,受点样量大小和温湿度的影响,故本试验采用峰面积来计算含量。

    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的含量测定主要方法包括TLCS和HPLC法,经比较,TLCS法操作更为简便,且利用大黄酚、大黄素和大黄酸3个成分最大吸收峰相近,采用一个吸收波长一次测定3个物质的含量。此法较为简单、全面、重复性好,可作为本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

  [2] 孟 楣,黄 非.安中通便胶囊的定性定量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13(1):42-43.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