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对排卵障碍性不孕子宫内膜的影响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排卵障碍;不孕症;子宫内膜
对于排卵障碍导致的不孕症,虽然有克罗米芬、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药物能成功地解决排卵、超排卵的问题,但由于此类药物具有抗雌激素作用,使子宫内膜DNA合成受阻,易引起子宫内膜发育迟缓和不同步,导致流产率增加。在临床上,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具有明显的疗效。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笔者观察了六味地黄丸对排卵障碍性不孕子宫内膜的影响,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纳入观察的20例患者为年龄21~40岁的育龄期妇女。其中原发性不孕症12例,继发性不孕症8例;不孕时间1~8年,其中1~3年者11例,3~5年者6例,5~8年者3例;月经周期为21~90 d。
所有病例均先行宫腔镜下通液术,排除因输卵管阻塞、子宫器质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不孕症,并经妇科专项检查,确诊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子宫内膜过薄(<8 mm),中医辨证属于肾阴虚型不孕者。所有病例近半年内未使用非甾体激素。
2 观察方法
纳入观察的患者在服药前连续进行1~2个周期的基础体温测定和B超动态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发育情况;于月经第5日给予六味地黄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生产,浓缩丸)口服,8粒/次,3次/d,至下次月经来潮,连服2个月经周期。于第2个月经周期开始B超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厚度。月经>28 d者于月经第11-12日开始,月经<28 d者于月经第8-9日开始至月经第15日。若卵泡直径在8 mm,则3日1次,10~15 mm,2日1次,>15 mm时,每日1次,直至排卵。在记录上,以各自的排卵日统一确定为D-0,排卵日前1、2、3、4 d分别为D-1、D-2、D-3、D-4,排卵后1 d为D+1。
根据阴道超声回声强度,将子宫内膜分为A、B、C型。A型:内膜回声低于子宫壁回声,并有明显3线征。B型:子宫内膜与肌层回声相同。C型:子宫内膜回声高于肌层回声。
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3 结果
2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着卵泡发育缓慢或停止发育,无优势卵泡,或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的情况;治疗后卵泡发育明显好转,子宫内膜明显增厚。结果见表1、表2。表1 20例不孕症患者治疗前后卵泡生长发育比较(略)注:与服药前比较,△P<0.05(下同) 表2 20例不孕症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略)
4 讨论
排卵障碍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的一种病理表现,也是引起不孕、闭经、青春期子宫功能性出血等一系列疾病的主要病因。随着生殖内分泌学及对中医脏腑经络本质的深入研究,发现补肾为主的中药有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