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欧、日4种药典收载10种基原植物相同生药的质量检测标准比较
作者:高静,陈艺文,单鸣秋,丁安伟
【关键词】 药典;质量标准;植物药
植物药在历史上曾是世界各国医疗的主要药物,如中国的应用历史至少有2000年。近代伴随化学、制药工业的飞速发展,植物药的主流地位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化学合成药物所替代。然而,随着近年来“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植物药在某些方面具有化学合成药物无法相比的优势而重新获得各国注意,植物药及其精制剂、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安全性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1 中国、日本药典植物药收载标准概况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植物药作为临床使用的主要药物,很早就被应用于汤、散剂等成方制剂,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植物药被收载于历代各类药物学(本草)著作中,唐代由政府编修、颁布的药典性质著作《新修本草》收载的大部分是植物药,可以说是药典收载植物药的开始。中医学及其应用植物药的技术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也被广泛传播,影响深远。目前,这些国家的药典都收载了很多植物药,并针对其安全性和质量制定了一定的标准。以有代表性的日本为例,《日本药局方》(JP)第14改正版(含追补版和局外生药规格)共收载生药(含粉末)249种,据统计,其中基原和药用部位与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P)一致的有83个品种[1]。
植物生药作为中药材收载于CP一部。在鉴别方面,CP过去版本常用显色和试管反应,专属性较差,而现在已全面转向薄层色谱法(TLC)为主的鉴别手段。2005年版CP新增了专属性TLC鉴别662项。在检查项目方面,普遍增加了杂质、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等项目检查,以保证中药材的纯净度,新增杂质检查34个品种,水分检查178个品种,灰分有135个品种,酸不溶性灰分有130个品种。在含量测定方面,CP自1990年版开始,引用现代仪器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和薄层扫描(TLCS)等测定含量,2005年版CP在收载的药材及饮片551个品种中,有281个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其中采用HPLC等仪器分析方法的为217个,占总数的77%[2]。
日本制定生药的药典标准较早,其明治时期公布的初版药典(1886)中就对生药药材设定了行政性的规格,介绍了药材标准的普遍性。在以后的各版修订中都增加收载新的生药,并根据技术的进步和实际的需要修改已收载品的记载内容。JP在鉴别方面建立TLC等方法较CP为早,根据药材不同也使用紫外光谱法(UV)、镜检等方法。在纯度检查等方面也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标准,但药材的含量测定标准建立不及CP[3],重金属、有毒元素和农药残留量的限量检查也落后于欧美药典[4]。
2 欧洲、美国药典植物药收载标准概况
欧洲很多国家在历史上也有着植物药使用的传统。时至今日,第5版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 EP)及其5个非累积增补本中共收录有植物药及植物提取物的专论208个[5],但植物生药所占比例较低。其质量检测十分注重植物原料微生物数量、有无放射性及农药、杀菌剂、重金属、污染物、掺杂物的残留量并限量,已知治疗活性成分含量,并要求提供对照品;对于植物制品专论,必须有制造过程的描述和验证的情况、特征成分测定、鉴别检验和纯度检验[6]。
美国药典虽然早在第1版就收载了植物药,做了相应标准化的工作,但之后由于化学合成药物技术与应用迅速发展,植物药及制剂的收载品种逐渐下降。1990年,美国营养标签和教育法(NLEA)将“草本植物或类似的营养物质”列入膳食补充剂中。之后的食品补充剂卫生与教育法(DSHEA)将“膳食补充剂”范畴扩大到必需营养素以外的如人参、大蒜、鱼油、车前草、酶、腺体以及所有以上物质的各种混合物。目前,植物药及其提取物主要载于收载药用赋形剂、膳食补充剂的NF(National Formulary)中。1996年美国起草了《FDA关于植物制品药物研究指南》,目前也有少量植物药及其提取物通过USP(United States Pharmacopedia)认可,由NF转入USP收载,由膳食补充剂地位升格为药品。
USP/NF对植物药品质的检测始于1926年。在USP-10附录中即收载了对植物药品质检测的多项检测方法。USP对植物药品质的检测历来严格,除了对各种灰分、浸出物含量、含水量、淀粉含量、挥发油含量等共有品质的检测,USP-24起还大篇幅增加了对淀粉含量、黄曲霉素和农药残留量的检测规定[7]。
USP/NF、EP、JP是世界主要药典,应用地区广泛、影响力大,建立的检测方法水平较高。为了比较2005年版CP和它们在收载植物生药所建立的质量检测标准的差异,本文列出基原植物(10种)药用部位相同或相近的4种药典收载生药品种,做了其鉴定、检查和含量测定等项目及其方法的比较,比较结果见表1~表10。 表1 光果甘草(略)注:○已建立;╳未建立;↑不少于;↓不超过(下同) 表2 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略) 表3 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 Miller)(略) 表4 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狭叶番泻(Cassia (略) 表5 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略)
表6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略) 表7 银杏(Ginkgo biloba L.)(略) 表8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略) 表9 颠茄(Atropa belladonna L.)(略) 表10 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 (L.) Gaertn.](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