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和槲寄生不宜混用
【关键词】 桑寄生;槲寄生;中药饮片
桑寄生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称“桑上寄生”,具“主腰痛,小儿背强,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其实明目,轻身通神”等作用,其后历代医家本草著作对寄生的使用均有描述。明代以前使用的饮片为槲寄生,其后还有桑寄生,所以,从历史沿革来看,桑寄生与槲寄生曾经是混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已将桑寄生与槲寄生分列,从来源、性状、成分、功效各方面来看,它们之间都是有差别的。现分述如下。
1 植物来源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的带叶茎枝,别名有:广寄生、老式寄生、寄生。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Kom.) Nakai的带叶茎枝,别名有:北寄生、桑寄生、柳寄生、寄生子。
2 植物形态
桑寄生为常绿寄生小灌木。老枝无毛,有凸起灰黄色皮孔,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叶互生或近于对生,革质,卵圆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3~8 cm,宽2~5 cm,先端钝圆,全缘,幼时被毛;叶柄长1~1.5 cm。聚伞花序1~3个聚生叶腋,总花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均被红褐色星状短柔毛;花萼近球形,与子房合生;花冠狭管状,稍弯曲,紫红色,先端4裂;雄蕊4;子房下位,1室。浆果椭圆形,有瘤状突起。花期为8-9月,果期为9-10月。槲寄生为常绿半寄生小灌木,高30~60 cm。茎枝圆柱形,黄绿色或绿色,节明显,节上2~3叉状分枝。单叶对生,生于枝端,无柄,近肉质,有光泽,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全缘,两面无毛。花单性异株,生于枝端或分叉处;雄花花被4裂,雄蕊4,无花丝,花药多室;雌花1~3朵生于粗短的总花梗上,花被钟状、4裂,子房下位。浆果球形,半透明,熟时橙红色,富有黏液质。花期为4-5月,果期为9月。
3 采制方法
桑寄生: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槲寄生:全年可采,切碎,晒干备用。
4 性状
桑寄生:茎枝呈圆柱形,长3~4 cm,直径0.2~1 cm;表面红褐色或灰色,具细纵纹,并有众多细小皮孔,小枝有棕红色细毛。有时带叶,多卷缩,完整者呈卵圆形,全缘,棕色,革质,幼叶亦被棕红色细毛。茎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无臭,味涩。槲寄生:茎枝呈圆柱状,节部稍膨大,粗至1.5 cm,有紫黑色环纹;表面金黄色,有不规则纵斜皱纹。叶片质厚,金黄色至黄棕色,多横皱纹。茎质地坚硬,横断面淡黄色,皮部较疏松,形成层环明显,射线类白色,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