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基本方”理论及“方剂树形分析工具”的开发设计
4.3.2 成方树
成方树的建造方法同上,但这里需要加入一个原则,即成方原则,意思是作为主干的药物必须是有出处的某个方剂。加入这个原则的目的是针对特别巨大的方剂资源,如不加限制的话可能枝干极其庞杂,这样就可以去除意义不甚大的主干。以成方为树干的分析工具可以让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很直观的得到其结构。
成方树的另一种算法:从数据源中选取包含量最小的方剂(2个),依次计算每个最小方剂在其它方剂中的被包含量,其中被包含量大于等于2的方剂被保留,余者剔除;然后从数据源中选取包含次小的方剂(3个),依次计算每个次小方剂在其他方剂中的被包含量,其中被包含量大于等于2的方剂被保留,余者剔除。以此类推,直至包含量最大的方剂被计算完毕。将被保留的方剂汇集在一起,应该是个倒梯形的数据源。按照从顶到下的顺序,如上一级方剂包含下一级某个方剂,则建立上下级联系;依次进行,直至最底层方剂;最后,从底到上选择包含量最多的几个作为此数据源的方剂树,供人工参考判断。
4.3.3 去组分树
去组分树的建立方法同高频树,但需加入一个原则,即去组分原则,意思是用户根据需要,自行定义或默认定义某个药物不参加主干形成。这个原则的目的是,用户在进行方剂分析时可能会遇到某些药物进入了主干,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不想纳入,如甘草等。
4.4 “方剂树形分析工具”的参数定义
4.4.1 树高
由方剂树的层数决定,正比关系。
4.4.2 干直径
由方剂树包含的树叶(即方剂数)决定,正比关系。干直径是个不断变化的参数,底直径是所有的方剂数量,分支直径是分支所包含的方剂数量。
4.4.3 叉角度
取值0~90范围,由分支间的相似度(重合百分比)决定,反比关系。其中分支与上主干的叉角度由分支与上主干的药物重合百分比决定(分支包含下主干的药物)。叶与干的叉角度由叶方剂的组成和上干的药物重合百分比决定。顶叶的叉角度及同级叶间角度均匀分布。
4.4.4 损失量
未被包含进该方剂树的方剂数目。损失比:未被包含进该方剂树的方剂占数据源中总共方剂的比例。一般来说,高频树损失比最小,去组分树次之,成方树最大。
4.5 高频树的模拟草图及说明
根据上述算法及规则,依次形成高频树,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10首方剂中的包含最大项为川芎、当归、熟地黄、白芍、黄芪、白术、人参、茯苓、陈皮、香附、黄芩,可以根据支持度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基本方,从而量化基本方,如以川芎、当归、熟地黄、白芍为基本方的话,其支持度为100%,如果降低支持度的话,基本方的范围将扩大为4~11个。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可以有明确量化指标的基本方系列,用户可根据需求自行截取到根部以上的某个部位。
5 小结
目前,“基本方”研究还处在尚待发掘的处女地,其研究性质属于基础性研究,其研究目的在于从宏观角度上发掘整个方剂体系的内在联系和特征,因而其研究意义是及其深远的。而“方剂树形分析工具”是为探索这一问题而开发的一把利器,通过高频树、成方树、去组分树三种分析模式,可以从尽可能多、尽可能可靠和满足某种特定情况3个方面对某一系列方剂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不同支持度、可靠度的“基本方”。中医在两千余年的历史中积累下数以十万计的方剂,其间蕴涵着取之不尽的知识宝藏,以“基本方”为导向,以“方剂树形分析工具”为手段,验证已知,发掘未知,创造新知!
【参考文献】
[1] 蒋永光,邓中甲,李认书,等.《方剂学》中基本方现象及其临证意义[J].中医药学刊,2001,19(4):382-383.
[2] 刑 斌.方剂结构新论[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1):24-26.
[3] 谢 鸣.论方剂学的内涵.中国科技论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