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尺度网络模型的路志正教授核心经验方药初步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平,周雪忠 时间:2015-06-05

    胃下垂案例:患者,女,54岁,国税局干部。2004年8月18日初诊。主诉食欲不振近20年。患者20年前出现食欲不振,进冷食、硬食后觉胃脘疼痛,曾行钡餐检查提示“胃下垂12 cm”,症状逐渐加重,近1年体重下降明显,现每餐主食1两左右,无嗳气、无泛酸,喜热食,夜眠尚可,大便偏干,一日一行,有时如球状。舌黯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滑左弦。
   
  病名诊断:①纳呆;②胃脘痛。证候诊断:中气不足,健运失职,佐以滋补中气健脾、和胃降逆。方药:党参10 g,生黄芪15 g,炒白术12 g,茯苓18 g,当归10 g,炒三仙各12 g, 鸡内金10 g,陈皮10 g,升麻4 g,柴胡4 g,炒山药18 g,炒枳实15 g,炙甘草6 g。7剂。2004年8月25日二诊。服药后胃脘疼痛减轻,大便干改善,食欲略有增加,仍不敢进冷食、硬食,舌黯胖,苔根黄微腻,脉左细弦右细滑。既见小效,宗法不更,前方加减。上方加八月札10 g、绿萼梅10 g。7剂。2004年9月1日三诊。胃脘疼痛大减,食欲改善,有时胃痛时后背酸痛,大便干减轻,但仍色黑,夜眠不实,舌黯胖,苔薄微腻,脉左弦滑右细滑。已见效机,贵在守方,前方佐入养血安神之品。8月14日方加绿萼梅12 g、炒酸枣仁12 g、炒白芍12 g。7剂。2004年10月15日四诊。近日于受凉或进食不慎时又出现胃脘疼痛,无明显后背酸痛(较前大减),食欲增加,大便仍干,时有腹部坠胀感,夜眠仍不实,易醒,舌黯,苔薄白,脉左细弦右细滑。补中益气、佐以养血安神。处方:党参10 g,炙黄芪15 g,炒白术12 g,当归10 g,升麻4 g,柴胡4 g,陈皮10 g,茯苓18 g,桂枝6 g,炒白芍12 g,炒酸枣仁12 g,夜交藤15 g,益智仁(后下)6 g,生甘草4 g,生姜2片,大枣5枚为引。7剂。2004年11月5日五诊。胃痛减轻,食欲改善,进食量较前增加,腹部坠胀感亦减轻,仍大便干,夜眠差,一夜仅入睡2~3 h,易醒,睡不实,舌黯,体稍胖,苔白少,脉细滑。已见小效,守前法,原方加减。处方:党参10 g,炙黄芪15 g,炒白术12 g,当归10 g,升麻4 g,柴胡4 g,陈皮10 g,茯苓18 g,桃杏仁各10 g,炒白芍12 g,炒酸枣仁12 g,夜交藤15 g,火麻仁15 ,生龙牡(先煎)各20 g,甘草4 g,生姜2片,大枣2枚为引。7剂。2004年11月12日六诊。5 d前又发胃痛1次,伴呕吐,腹泻3次,伴泛酸(曾食用螃蟹),口干,夜眠仍差,近几日大便干减轻,舌胖黯,苔白腻,脉细滑。调理心脾、和胃降逆。处方:太子参15 g,生白术12 g,山药15 g,炒薏苡仁15 g,炒三仙各10 g,茯苓18 g,姜半夏9 g,炒柏子仁12 g,当归10 g,川芎9 g,炒枳壳12 g,炙甘草6 g,陈皮10 g,生牡蛎(先煎)20 g。14剂。

  4  讨论

    本研究将信息技术与名老中医诊疗经验紧密结合,将临床信息通过采集模板存储为结构化数据集,将无尺度网络模型的应用研究与典型病历研究相结合,提升了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研究技术手段的科学性。通过238份病历信息的分析,总结出路志正教授核心方药15首,对指导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价值和深入开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保延,胡镜清,谢雁鸣,等.中医药学现代个体诊疗体系建立的构想与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1):1-5.

  [2] 刘保延,李 平.立足科技前沿构建现代化的中医临床研究技术平台[J].亚太传统医药,2005,(1):33-35.

  [3] 李 平,刘保延.中医临床个体诊疗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5):383-384.

  [4] 李 平,刘保延,文天才,等.中医临床个体诊疗信息采集平台的建立与中医学理论知识的重组[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4(12):1-2.

  [5] 黄文东.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