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特应性皮炎中医药研究及治疗近况
2.3 中西医结合
为了在治病求本的同时能尽快缓解患者皮疹瘙痒、烦躁不安的痛苦,许多医家尝试各采所长,集中西医之优势,采取中西药并用的方法,多选用速效且不良反应小的传统抗组织胺药加中药验方。
李氏等[16]以咪唑斯汀片口服加中药当归饮子为基本方加减,局部外用尤卓尔,治疗AD患儿44例,治愈显效率达72.5%,总有效为95.46%,且治疗前后EOS计数和血清总IgE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与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林氏[17]以口服仙特敏滴剂,外涂尤卓尔霜,并加服自拟健脾利湿汤治疗AD患儿136例,与纯用西药的对照组比较,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2个月内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AD不仅能及时缓解症状,且复发率低,能获得理想的近远期疗效。
欧氏等[18]在口服氯雷他定、外用艾洛松乳膏的基础上加服四弯风汤加减,治愈率58.8%;西药对照组治愈率为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李氏[19]则以扑尔敏口服配合中药水煎熏洗皮损,总有效率为81.57%;对照组尤卓尔外搽的总有效率为52.63%。其认为AD属反复发作性皮肤病,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类药不仅不良反应增加,且效价降低,中药外洗对于服中药困难的儿童患者尤为适宜,该组合长期应用患儿依从性好,安全性高。
3 结语
因AD是一类与遗传过敏性体质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多于幼年期发病,发作时皮损瘙痒难耐,常使患儿寝食难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且因皮损持续存在,影响外观,也会使患儿产生自卑,影响其心身健康。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难度较大,西药治疗可暂时控制症状,但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成正比,不宜久用,故远期疗效差。而中医药以其疗效确切持久、不良反应少,从而在儿童AD的治疗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上述医家的实践均验证了中医药的疗效。但目前的资料大多仅限于个案观察和经验总结,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诊疗方案,而且中药发挥疗效的机理也欠明了。笔者认为,今后可在选择相应的实验室指标或通过动物实验来确定中药作用机理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顾 恒.婴儿和儿童异位性皮炎的处理[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6,22(6):322.
[2] 刘 颖.儿童期异位性皮炎80例诱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1105.
[3] 尤立平.特应皮炎煎剂疗效及对血清总IgE和EOS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3,21(6):929.
[4] 朱金土,余土根.皮炎消净饮1号治疗湿热型异位性皮炎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1(6):342.
[5] 李忻红.补肾养血煎剂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3):150.
[6] 钟卫红.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2, 30(1):26.
[7] 张 林.中医辨证治疗变异性皮炎110例[J].四川中医,2003,21(12):76.
[8] 尤立平,刘永生,杨顶权,等.44例特应性皮炎中医临床证候分析与辨证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2):71.
[9] 李元文,张丰川,周德瑛.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35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8):69.
[10] 姚高升.中医药治疗异位性皮炎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21(6):59.
[11] 王 萍.小儿湿疹及异位性皮炎治疗体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11(7):620.
[12] 魏跃钢,张恩虎,单敏洁,等.健脾化湿颗粒治疗儿童遗传过敏性皮炎64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2):114.
[13] 孙晓冬.陈达灿教授从心脾论治特应性皮炎经验谈[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5(1):55.
[14] 关小红,芦彩慧.消风导赤汤治疗儿童异位性皮炎5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6):264.
[15] 李 丰.异功散合秦艽丸治疗儿童异位性皮炎14例[J].北京中医, 2003,32(5):34.
[16] 李 菲,罗文辉.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44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4):20.
[17] 林海桂.健脾利湿汤治疗儿童异位性皮炎136例[J].浙江中医杂志, 2006,41(7):302.
[18] 欧柏生,刘卫兵,王建民.四弯风汤联合西药治疗特应性皮炎34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6,14(1):8.
[19] 李文忠.中医经验方治疗异位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药, 2006,8(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