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传递体的制备及性质的研究
2.4.2 药物泄漏试验 药物泄漏试验采用透析法[9]。将1TF透析介质(0.01 mol/L生理等渗PBS pH7.4)稀释至1浓度为0.5 mg/ml,取0.5 ml加至透析袋中,置装有40 ml透析介质的具塞三角烧瓶中,于4和25℃贮存7d,平行试验3份。分别于0.5、1、1.5、2、3、4、5、6和7d取样,HPLC法测定1含量,计算累积泄漏百分率,结果见图3。4 ℃保存时,1TF泄漏率很低,2 d内的累积泄漏百分率小于2.5%,7 d内的累积泄漏百分率小于3%;25 ℃保存时,1TF的泄漏率显著高于4 ℃,7 d超过12%。因此,1TF宜在低温(4 ℃)保存。
系列1:1TF(4 ℃);系列2:1TF(25 ℃)
图3 1TF累积渗透漏曲线(n=3)
3 讨论
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1TF时,曾选用二氯甲烷和乙醚两种溶剂,但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差,其中后者更差,这可能与药物自身的性质有关。曾用乙醚注入法制备1TF,但因乙醚的沸点只有34.5 ℃,药物、磷脂及去氧胆酸钠在溶解时就会挥发一部分乙醚,同时在除去乙醚时,形成的1TF易结块,实际操作中,难以控制。最终选用经典的薄膜分散法制备1TF,所成膜均一。
1是弱酸性药物(pKa 4.4),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低,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较易透过角质层。因此为提高1的最低检测量,本试验用0.1%三氟乙酸将流动相调至pH2.0。
通常在pH 7.4缓冲液和4℃保存条件下,包载药物的传递体在短期内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之后内容物开始加快向外泄漏,这可能是传递体膜中的磷脂水解成溶血磷脂和游离脂肪酸,进而引起传递体膜的不稳定造成的。
【参考文献】
1 陈彤, 侯世祥, 石碧琼, 等. 传递体透皮研究的最新进展. 中南药学, 2005, 3(1): 43~46.
2 Cevc G, Schatzlein A, Blume G. Transdermal drug carriers: Basic properties, optimization and transfer efficiency in the case of epicutaneously applied peptides. J Controlled Release, 1995, 36(12): 3~16.
3 仲珑瑾, 程能能. 非甾体抗炎药致胃肠道损害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4, 13(1): 56~59.
4 Henry D, McGettigan P. Epidemiology overview of gastrointestinal and renal toxicity of NSAIDs. Int J Clin Pract, 2003, 135(suppl): S43~S49.
5 陆彬.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21~133.
6 赵春晖, 王东凯, 李 翔, 等. 3种方法制备硫酸卷曲霉素脂质体及其药剂学性质考察. 中国药房, 2008, 19(31): 2442~2444.
7 罗晓清, 顾瑶华, 吴芝园. 八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促透作用的比较. 中药材, 2007, 30(5): 571~573.
8 高晓黎, 季兴梅. 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的条件筛选. Chin Pharm J, 2003, 38(7):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