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黄饮子治疗帕金森病
【关键词】 地黄饮子 帕金森病 便秘 抑郁 异动症
地黄饮子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原为喑痱所设,由熟地黄、巴戟天、山萸肉、石斛、肉苁蓉、炮附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薄荷、生姜、大枣组成。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和顽固性便秘、精神情感异常、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对于非运动症状国外约有50%以上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1],国内对此研究尚少,加之长期服用巴胺制剂出现的异动症等,这些非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已经成为有效治疗帕金森病的瓶颈。笔者在治疗帕金森病时,认为此病患者多年老久病,加之长期服药必伤及肾,治疗以培元补肾,用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源达摩之法,选用地黄饮子加减,对于帕金森病伴便秘、抑郁症、及异动症等,每获良效,现报道如下:
1 治疗方法
基本方为:熟地黄12g、巴戟天9g、山萸肉10g、肉苁蓉15g、炮附子9g、肉桂9g、石斛10g、白茯苓15g、麦门冬6g、石菖蒲10g、远志6g、薄荷6g、生姜5片、大枣3枚。帕金森病伴见便秘、口干口臭、腹满者加麻子仁、枳实、大黄;便秘、嗳气频作者加枳实、大黄;便秘腹中冷痛者重用肉苁蓉;便秘、口唇色淡面色无华者加当归、麻子仁;伴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满胁痛者加柴胡、郁金、白芍;伴精神抑郁胸满痞闷,舌苔腻者加半夏、佛手、陈皮、竹茹;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干、失眠、舌红者加 川楝子、丹皮、栀子、夜交藤;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喜怒无常者重用大枣,加甘草、小麦。
2 病案
2.1王某某,男,75岁,农民,2008年11月23日由家属推入诊室。双下肢震颤六年,大便干不易排出1月余。患者神志清,精神差,语言低涩,纳差眠多,大便头干,5~6日一行,小便清而次数多,怕冷,时有腹痛,舌淡苔白脉沉迟。服美多巴五年,现每天4次,每次1片,吡呗地尔每日3次每次1片。诊断为帕金森病便秘症,治以壮肾阳,滋肾阴,润肠通便,熄风止颤。中药给予熟地黄12g、肉苁蓉30g、巴戟天9g、山萸肉9g、炮附子6g、石斛9g、石菖蒲9g、当归15g、全虫3g、蜈蚣2条、枳壳6g、怀牛膝9g、麻子仁10g、甘草6g、生姜5片、大枣3枚7剂。二诊患者在家人搀扶下可缓慢行走,大便2~3天一次。中药守上方加桃仁6g,10剂。三诊时患者可独自缓慢行走,大便1~2日一次,无腹痛,言语清,去桃仁,改全虫、蜈蚣为另包,焙干、打粉冲服以善后。三月后随诊,患者可扶杖缓慢行走,言语清,大便1~2日一次,纳可,睡眠一般。
按:《景岳全书·秘结》曰:“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递,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竭也。”患者年高久病,精气暗耗,气血阴阳不足。肾开窍耳和二阴,肾阳不足则温煦、推动无力,排便无力,阴寒内结,大肠传导失常,排便不畅,肾阴不足则滋润濡养不能,大肠化物不能,故便干,排便困难;先天肾精不足,后天气血不充,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肢体颤动。现代医学认为:常服拟多巴胺类等药会使肠道运动机能下降,有加重便秘可能。地黄饮子本阴阳并补之方,笔者在地黄饮子基础上,配怀牛膝、麻子仁补肾阳润肠通便,加当归养血润肠,枳壳宽肠下气,共奏温阳通便,养阴补血之功,阴阳并补,气血足,风熄便畅。
2.2刘某,女,65岁,教师,2008年9月13日就诊。四肢震颤三年,加重伴情绪不宁2月。患者神志清,精神差,表情淡漠,胸部满闷,嗳气,四肢震颤,以右侧为重,纳差多梦,大便时干,小便调,舌质稍红,脉弦细。血压100/70mmHg,头颅CT示:脑萎缩。诊断为帕金森病抑郁症,证属肾虚髓减,水不涵木,气机失调,肝气郁结,治以滋肾阴,补肾阳,舒肝解郁,熄风止颤。中药给予熟地黄12g、巴戟天9g、山萸肉10g、肉苁蓉30g, 肉桂9g 石斛10g、白茯苓15g、柴胡6g、白芍15g、麦门冬6g、远志6g、薄荷6g、生姜5片、大枣3枚、10剂。二诊患者精神好转,胸闷、四肢震颤减轻,食欲睡眠好转,大便正常。守上方加僵蚕9g、十剂。三诊,患者精神可,四肢震颤明显好转,纳眠可,二便调。上方减柴胡善后。3月后随访,患者精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