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正确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非 时间:2015-10-12
同样雷丸中的有效成分为雷丸素,它有很强的杀虫作用,实验证明加热10分钟,其成分大多已被破坏,加热1小时其作用完全消失;雷丸素在碱性溶液中作用最强,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消失。因此,雷丸不宜做成汤剂、合剂、口服液、浓缩丸、冲剂或经口服至胃的任何剂型,最好制成肠溶型剂型。汤剂是中医临床使用最早的剂型,现代药学工作者在其基础上发展产生了口服液和合剂等新剂型;但在一般制备条件下,许多在处方中用量大的药不宜做成口服液和合剂,如难溶的石膏、寒水石、滑石、朱砂、磁石、羚羊角、麝香等。这类药物若以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损失很大,产品的澄明度和疗效也难以保证。有些中药材含有挥发油,如川芎、白芷、薄荷、荆芥、细辛等。一般的挥发油对光敏感,易氧化、聚合。有些挥发油极臭,给矫味带来很大的困难。如具有特殊臭味的阿魏、马勃等,做成口服液病人难以接受。苦味重的药物:如黄连、栀子、龙胆草、苦参、山豆根等,由于味极苦,用矫味剂难以矫正。含油脂较多的药物如火麻仁、苦杏仁、桃仁、郁李仁、蓖麻子、核桃仁等,一般条件下无法分散在口服液中。有效成分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易水解、易氧化、易聚合的药物,都不宜做成口服液和合剂。
        2.2 根据医疗的需要选择剂型 中药剂型的选择,历来是与中医临床用药密切相关的,古代医家的许多论述在今天看来有其科学道理。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曾指出:“大抵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逮去之,故用药舒缓。”药是用来治病的,而病有缓急,证有表里,人有老幼,体有强弱。因此,对剂型的要求亦各不同。例如,治疗急性病,为了使药效迅速,宜用汤剂、气雾剂、注射剂等剂型。有些病则需要药物的持久或延缓作用,可用丸剂、膏药、缓释片等剂型。为了适应给药部位的特点和治疗需要,也要选用不同的剂型。如皮肤病,一般可用硬膏剂、软膏剂、糊剂、涂膜剂等。对痔疮、口腔溃疡、瘘管等疾患,则用栓剂、膜剂、条剂、线剂或钉剂为宜。
        2.3 根据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选择剂型 选用的剂型不同,制备所采取的工艺路线、所用设备、所处的生产环境也不同。如内服制剂的各种剂型需要在一定的洁净级别环境下制备,注射剂需在无菌条件下生产,不是所有的制剂室都能满足这些条件。中草药注射剂还需要将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达到国家药典规定的澄明度而又不降低药效。曾有人在做中草药针剂时,为了除杂大量使用活性炭处理,最后制成了一支澄明度合格的“蒸馏水”。所以,选择剂型时要综合考虑制剂室设施、设备、人员素质等因素。固体制剂如胶囊剂、冲剂、丸剂、片剂等,虽然比液体制剂要求低些,但也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生产条件。现在许多制剂室使用多功能提取罐,但挥发油的提取仍达不到要求。另外,有些基层医院制剂室的过滤设备简单,所得的浓缩液又多又黏,制备冲剂困难;制备胶囊剂服用量大;制备片剂不易崩解,而且易受潮粘连。有些医院的烘干设备为烘房、烘箱;所得浸膏坚硬且带焦煳味,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因此,制剂选型要从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的实际状况出发。
        2.4 根据处方量选择剂型 处方量与剂型有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处方中药物体积小便于成型,体积大不易成型。一般水煎煮或乙醇回流提取的中药材收膏率可达20%~25%。经高速离心或醇沉后在15%以上,经特殊处理可进一步精制。经实践证明,做成胶囊剂或片剂的处方量一般在30克以下(用0号胶囊,0.5克/粒,日服量6~15粒)较为适宜。做成颗粒剂、丸剂、口服液的处方量应在60克左右。60克以上的处方一般适合制备汤剂。
        总之,剂型对药物成分的提取、稳定与药剂使用有很大的影响。选择剂型时,首先应分析处方,查阅药物的有效成分,选择可能的剂型,拟订最佳方案;再进行预实验,最后确定剂型。
参考文献
[1]傅文录.中草药肾脏病毒性报道[J].浙江中医杂志,1993,46(1):53.
[ 2 ] 周方钧, 吕惠文. 木通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J ] . 中华肾脏病杂志,1988,4(4):223.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