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晓慧 袁旭娟 时间:2015-10-12
【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探讨其与脑梗死和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150例脑梗死患者以及92例对照组人群,均服用阿司匹林100mg,1次/d。10d后采用尿ll一脱氢一血栓索B2以及比浊法的检测,确定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结果  阿司匹林抵抗者共14例,均出现于脑梗死组,对照组无阿司匹林抵抗者。阿司匹林半抵抗者病例组44例,对照组12例,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女性中阿司匹林抵抗者比男性更多见。结论  阿司匹林抵抗是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且在女性中更常见。如果脑梗死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应该用其他药物治疗预防及脑梗死。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  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首选用药。有研究报道,阿司匹林可使各类栓塞及血栓的发生率下降25%[1]。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通常是指阿司匹林治疗未能达到预期的生物学效应(如抑制血栓素的生物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出血时间延长)或没有预防动脉硬化血栓事件的现象[2]。本研究旨在通过病例的对照研究,明确阿司匹林抵抗与脑梗死的关系,以及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从而对脑梗死的个体化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脑梗死组:筛选2009年3~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50例,男80例,女70例,平均年龄(62.5±4.8)岁。其中高血压患者138例,糖尿病患者56例,男性吸烟者68例,女性吸烟者6例。以上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有典型临床表现,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对照组:筛选2009年3—12月期间在我院其他科室住院的非脑梗死老年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共92例,男54例,女38例,平均年龄(62.5±4.2)岁。其中高血压患者58例,糖尿病患者20例,男性吸烟者34例,女性吸烟者2例。两组1个月内均未用过其他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氯吡格雷、双嘧达嗅等,也没有严重肝、肾以及造血系统疾病。两组人群中均排除了严重冠心病患者。为了便于研究分析和避免偏倚,人选人群均为老年人,并设定其年龄匹配,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 标本采集  ①血样采集:实验组及对照组均采集肘静脉血3mL,入院2d内完成首次采集,所有患者均于晚上临睡前1次顿服阿司匹林100mg,连服10d,而后24 h内完成第2次采集;②尿样采集:实验组及对照组人群在连续服用阿司匹林10d后,均留取清晨中段尿3mL左右送检。
        1.2.2 血小板聚集试验(比浊法)  所有血样标本均加枸橼酸盐0.5mL抗凝。将标本先用离心机1000转/min离心8min,提出富血小板血浆,再用3000转/min离心15min,制备贫血小板血浆,用贫血小板血浆做空白对照组,所用诱导剂及终浓度按说明书分别为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10μmol/L、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500μmol/mL。分别进行不同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实验,记录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ximal aggregation ratio,MAR)。以上操作在2 h内完成。
        1.2.3 尿样实验检测  所有留取晨尿均用Elisa试剂盒进行尿1l一脱氢一血栓素B2,(尿11-DH-TXB2)检测。设定好空白孔,6个不同浓度的标准孔和质控孔,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终止反应后,用空白孔标定空白,在405 nm处立即读板。
        1.2.4 评价标准  阿司匹林抵抗(AR):即用ADP诱导使MAR≥70%,用从诱导使MAR≥20%,尿11-DH-TXB2含量超过1000pg/mL。阿司匹林半抵抗(aspirin semi-resistance,ASR)符合生化阿司匹林抵抗条件之一即可[4-6]。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用SPSS 13软件分析,连续变量用x-±S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生化阿司匹林抵抗检测结果  在所有实验人群中,AR共有14例,其中女8例,男6例,均出现于脑梗死组,总发生率5.79%;ASR共56例,其中女性34例,男性22例,总发生率23.14%,两者相加的总发生率为28.93%。其余均为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ity,AS)者。
        2.2 AR、ASR与脑梗死其他危险因素比较  具体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AR+ASR与AS两组间,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间性别有统计学差异,在女性中AR+ASR则更常见(P<0.01)。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other risk factor in groupwith AR and ASR
        表l AR及ASR与其他危险因素的比较 
          
        AR+ ASR Compared with the AS group,P<0.01 与As组比较,P<0.01
        2.3  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AR、ASR与AS比较结果病例组AR共14例(9.33%),ASR共44例(29.33%);对照组未见AR,ASR共12例(13.04%)。将AR与ASR合并分析,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计算OR=4.21(95%CL:2.59~6.8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