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伐他汀与拜阿司匹灵对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马宏 张七一 时间:2015-10-12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存在血栓前状态[4],主要由于高血压时出现的湍流和切应力等血流动力学状态变化,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TM便从细胞中释放入血,血浆中TM水平增高,而内皮细胞上TM减少,与凝血酶结合减少,游离的凝血酶增多,TM的抗凝作用减弱,造成了促凝血作用,有利于血栓的形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还可使VWF释放入血,血浆中VWF水平升高,通过桥联作用促使血管内皮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结合,促进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加之VWF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其水平升高还可导致血液黏度增加,形成血小板血栓,促进血栓性疾病的发生。血管内皮产生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PAI1是纤溶系统活性重要的调节成分,两者功能平衡是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5]。由于内皮细胞的损伤及血小板的聚集,使PAI1释放增加,增加的PAI1抑制了tPA的活性,使纤溶活性下降,使纤维蛋白不能及时被溶解,促进了血栓的形成。
    通过监测分子标志物TM、VWF、PAI1的水平变化,可预知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的存在,并可通过药物进行有效的干预[6]。
    氟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属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本研究主要利用其非调脂作用。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黏附和分泌,减轻湍流速度,减轻内皮细胞损伤。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NO的生物活性,抑制血管内皮的进一步受损,促进受损的血管内皮修复和整合。③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减少炎性反应的发生,从而减轻损伤内皮细胞。④减少动脉壁巨噬细胞及泡沫细胞的形成,使动脉硬化斑块稳定和缩小。⑤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提高纤溶活性,减少血栓形成。拜阿斯匹灵是环氧酶抑制剂,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具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本研究利用氟伐他汀和拜阿斯匹灵的协同作用,能抑制血管壁受损,保护内皮功能,改善血液黏稠度,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减轻血液湍流对血管壁的损害,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的血栓前状态,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并发栓塞性疾病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结果还显示,治疗组病人治疗后的血浆TM、VWF、PAI1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优于单一用拜阿斯匹灵的临床疗效,说明氟伐他汀与拜阿司匹灵联用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对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力生,龚兰生,方圻,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J]. 高血压杂志, 2000,8(1):46.

[2]王鸿利,王学峰. 血栓病临床新技术[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366369.

[3]姜忠信,刘成玉,谭齐贤. 凝血及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38(1):7880.

[4]LIP G Y, BLAND A D. Dose hypertension confer a prothrombotic state, Virchow, trial revisited [J]. Circulation, 2002,101: 218221.

[5]KAZUYUKI S.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enalapril and nitrendipine on the fibrinolytic system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 Am Heart J, 2003,139:10991102.

[6]LIP G Y H. Target organ damage and the prothrombotic state in hypertension[J]. Hypertension, 2000,36(6):975977.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