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疽医案常用药物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谢宇霞 谭达全 时间:2015-10-12
【摘要】 目的 分析脱疽医案用药特点,为脱疽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421例古今脱疽医案所用方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其用药特点。结果 治疗脱疽的常用药物以活血化瘀类、补虚类和清热类药物为主。频次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当归、黄芪、甘草、金银花、赤芍、丹参、牛膝、红花、附子、桂枝,主要具有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温经通脉之功效。结论 将统计学方法引入到中医医案研究,能够发现隐含其中的知识和规律,从而为中医临床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脱疽  医案  常用药物
        脱疽是指以肢体末端紫黑溃烂甚至坏死,趾(指)关节脱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和糖尿病足等周围血管疾病。脱疽类疾病普遍具有病情复杂、病势缠绵、经久难愈、疼痛难忍、复发率高的特点,治疗颇为棘手。中医药治疗脱疽独具优势,尤其是对于促进新的侧支循环建立,减轻患肢疼痛,降低截肢率和复发率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古今脱疽医案的研究,对其中所用方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其用药特点,为脱疽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选案范围
        本研究以历代脱疽病相关医案为研究对象,凡记载治疗脱疽病医案的书籍,包括综合性医著、专书、医案、医论、医话等,皆为收集的对象。
        1.2选案标准
        参照《中医外科学》五版、六版教材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之《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脱疽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界定脱疽病的概念。脱疽是指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下肢一侧或两侧,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
        1.3中药名的规范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雷载权主编的《中药学》教材内容予以规范。具体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中药别名和俗称:如金银花有二花、金花、银花、双花、二宝花之别名,白术有“于术”、“于潜术”、“冬术”、“於术”之别名等。
        (2)中药合写或出现方剂名:如赤白芍包括赤芍、白芍。失笑散包括蒲黄、五灵脂。
        (3)中药加工或炮制以后的名称:经过加工或炮制的中药名和原中药名统一为原中药名。如三七和三七粉统一为三七。法夏和半夏统一为半夏。
        (4)药名书写不规范:如栀子写成枝子,牛膝写成牛七,香薷写成香茹,山楂写成山查等。
        1.4药物归类的规范
        不同版本的教材对药物的分类不尽统一。本研究之药物均依据雷载权主编的《中药学》教材所载的分类方法和类型进行归类。
        1.5统计分析
        数据规范预处理后,分离与病案方剂药物组成无关的文字,形成中药原始组成字段。输入以VisualC++ 6.0为开发平台,自行编制的“方剂配伍分析”软件程序,使用频数分析模块进行统计分析。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