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四]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1
现在说美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这里说的无产阶级,包括广大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
美国社会上的阶级矛盾,以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主线。这是因为,美国社会上还有其他阶级矛盾,如垄断资产阶级内部各派之间的矛盾,中、小资产阶级与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这些阶级矛盾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为主要矛盾。
对于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我在《三说美国》[注90]和《三论》、《四论》里已经以大量、确凿的材料做过说明。关于美国广大职工在这场危机期间迄今为止的失业状况,本文第二部分也略有涉及,此处就不再说了。这里只补充说以下几点:
(1)关于饥饿人群。2002年3月初,由一个“第二次收获”的团体组织的美国全国50个州饥饿人群的代表前往首都华盛顿,集合在一个地下室里,向全世界显示这个号称头号富国的饥饿丑闻。他们的发言人向新闻界宣布,2001年,仅根据一部分统计,全国就有2300万人处于饥饿之中,靠民间慈善团体施舍勉强维持生命。[注91]如果全部统计,饥饿人群的数字还要大幅度上升。
(2)关于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据美国“无家可归者联盟”公布,截至2002年1月16日,仅纽约市的流浪者已上升到3万人,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在这些流浪者里,有一部分是因为工资低、不足以支付房租的在业工人。由于住房价格太高,房租太贵,不仅低收入工人、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也负担不起。[92]这里所说的“中产阶级”,基本上是脑力劳动者。
(3)美国是一个种种黄色文化充满市场的国家。在黄色期刊中长期居于首位的是拥有巨额资产的《花花公子》公司。它出版的《花花公子》几乎发行到美国每一个家庭。这个刊物每一期都要刊登一幅青年裸体女人的照片;它刊载的绝大部分文字,都是诲淫诲色、污秽不堪的所谓“作品”。2002年3月26日,《花花公子》公司公开宣布,它将在这个刊物上连续刊登几幅已经申请破产的安然能源公司青年女职工的裸体照片,冠以《安然公司的女人们》的标题。该公司还宣布,“在她们寻找另一种职业的同时,我们正为她们提供一种富于乐趣的事情干。这还可能使她们进入模特行业。…本公司将给她们提供报酬,当然报酬的高低取决于她们身体裸露的程度。我们要求对此有兴趣的女人们给本公司提供一幅她们自己穿超短裙和坦胸露背的照片。如果看中了,我们将尽快刊登。”[注93]
《花花公子》公司的资本家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竟不惜在已经申请破产、处于被解雇和实际失业境地的安然公司女职工脸上再打一巴掌。对美国无产阶级来说,这真是不堪忍受的奇耻大辱!
在一场危机期间,由于“劳动后备军”的大量存在,由于担心失业,美国无产阶级要起来斗争,真是困难重重。但是,我在拙著《再说美国》里曾经详细论述过,美国无产阶级是一个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阶级,从来没有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残暴专政面前低过头。[94]在最近这场经济危机期间,他们也在奋起抗争。
我们从处于这场经济危机之中的2001年说起。
迄今为止,美国工人阶级(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者)的主要斗争情况大致如下:
2001年1月16日,一个联邦陪审团投票通过,经联邦法院下令,逮捕了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市罢工斗争中的5名码头工人。在这场从2000年年初开始的罢工斗争期间,2000年1月20日曾发生过码头工人与当地警察部队之间的激烈冲突。鉴于查尔斯顿刚刚发生过由于该市市政府悬挂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方邦联的“国旗”而引起的45000人的抗议示威,南卡罗来纳州政府摄于群众压力,不敢立即与码头工人对抗。随后,当局雇佣了20个工贼在武装警察的保护下硬闯码头工人部署的罢工纠察线,遭到罢工工人反抗。警察部队立即运用警犬,向罢工纠察线发起攻击;工人则用石块自卫。警察部队随即施放烟幕弹和警棍,朝着工人进攻。上述那5名罢工工人,就是由于地方当局蓄意制造的这场冲突而被法院下令逮捕的。他们因此被全国各地码头工人赞为“查尔斯顿5人”。
2001年2月,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机械师工会会员开始举行罢工,公司各航线开始停飞。与此同时,德尔塔航空公司9800名飞机驾驶员决定举行罢工。美国航空公司的23000名航空招待员也宣布罢工。小布什总统在他上台执政刚满23天,即同年2月13日, 就以《塔夫脱-哈特莱法》为据,从源头抓起,下令把西北航空公司机械师罢工先冻结到3月13日,接着又把冻结期延长到5月中旬。按照《塔夫脱-哈特莱法》的规定,在此期间,由政府劳工部所属的全国调解委员会实行调解。如调解失败,再由该委员会裁决是否允许举行这场罢工。如机械师们通过投票决定实行罢工,总统则将此事提交联邦国会,由国会通过法令,授权总统禁止这场罢工。
《塔夫脱-哈特莱法》是1947年由美国联邦国会通过的;由于当时的在任总统杜鲁门没有行使否决权,该法于当年正式生效。战后以来,美国历届总统都曾援引这道反劳工法,镇压美国无产阶级的罢工斗争。现在,小布什总统又走上了这条路。
2001年3月2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拒绝听取被告申诉,就断然裁决原告美国航空公司胜诉,勒令该公司驾驶员工会向公司资方“赔偿损失”4550万美元。其“理由”是:该公司驾驶员曾于1999年举行了一场“休病假式”的罢工,使公司资方遭到了经营损失。
2001年6月9日到1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码头工人代表4000余人,齐集南卡罗来纳州法院门前,连续4天举行抗议示威,高呼“公正对待查尔斯顿5人”、“立即释放查尔斯顿5人”、“关闭港口,关闭港口”等口号,以声援被无理逮捕的“查尔斯顿5人”。尽管如此,这个正义要求仍然遭到南卡罗来纳当局拒绝。
2001年10月2日,明尼苏达州约30000名政府雇员在州首府圣保罗市举行示威,并在州政府门前部署罢工纠察线,要求提高工资和医疗福利待遇。这些政府雇员中,包括公路维修工人、公路巡视警察、税收人员、办公室职员和政府部门看门工人。这是1989年以来在美国发生的第二次大规模政府雇员罢工。州长下令出动州武装部队国民警卫队,煽动部分未参加这次行动的职工冲击罢工纠察线,并公开扬言:“我们将从事一场战争;你们每个人都不得不吃一粒子弹。”在军事镇压迫在眉睫之时,罢工职工毫不畏惧,坚守罢工纠察线,寸步不让,坚持要州政府作出妥协。
2001年11月20日,坚持罢工将近4年之久的肯塔基州亨德森市阿库里德公司的职工,遭到最重的一击。这一击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联合汽车工人工会的头头。为了坚持自己在工资和福利方面的要求,这个公司的职工在罢工期间,已经几次拒绝了资方提交的谈判合同,并为此经受了资方的各种打击。为了坚持罢工,有些工人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住房,有些工人已被迫退休。他们没有想到,最沉重的一击竟然来自自己所属的总工会。这个公司的业务是给福特汽车制造公司和其他货车制造商生产轮胎。为了迎合底特律大老板们的需要,联合汽车工人工会的负责人竟不惜切断这些罢工职工在罢工期间所理应支付的最底生活补贴,使这场罢工遭到惨败。职工群众气愤已极,但没有出路,只能忍辱负重,接受来自自己背后的这一拳。
2001年12月6日,在美国战后以来的工会运动史上写下了最丑恶的一页。美国运输工人工会在这一天开始召开年会。这个工会的领导层在会上发给每位代表一分文件,竟然指责该工会所属的纽约市地区分会从当年年初起,已被一群“革命社会主义者”所控制,因而无权派代表出席会议。这种无耻的反共手段,只是在战后初期被美国国会麦卡锡主义者和臭名昭著的联邦调查局局长杰·埃德加·胡佛使用过。此类反共小丑已经被永远钉在的耻辱柱上,如今竟被自称是“工人代表和领导人”所仿效,岂不是在开历史的玩笑。
2001年12月7日,新泽西州拥有6000人口的米德尔敦镇举行罢课的约200名小学教师,以藐视法官命令罪被逮捕。当地的学校委员会要这些教师每人每年增加缴纳医疗补助费600到800美元,遭到教师们的抵制。这些教师于当年11月29日开始走出教室。学校当局把这些教师告到学校所在地的蒙茅斯县法院。法官命令教师们立即复课。教师们不同意。于是法官大人又下一道命令,立即逮捕敢于违抗本法官命令的教师。12月7日逮捕开始后,参加罢课、罢工的1000名教师、秘书、保育员和社会工作者表示宁愿坐牢,也要继续坚持斗争。于是法官大人又下令进一步逮捕。在法官大人的高压下,教师们最后被迫复课。
2001年12月21日,小布什总统再次援引《塔夫脱-哈特莱法》,制止联合航空公司15000名机械师罢工。这些机械师们已经连续7年没有增加工资了,这次罢工,就是因为公司资方继续拒绝增薪。本来,在当年11月,总统就已经援引该法,下令把这场罢工冻结一个月。在冻结期即将结束时,机械师们进行了一次投票,其结果是99%的票数赞成罢工。于是总统签署了一道行政命令,决定成立一个总统紧急委员会处理此事;在该委员会工作期间,机械师们不得罢工。2002年1月22日,联合航空公司资方鉴于自己理亏,与机械师工会达成协议,决定接受这些机械师提高工资的要求。
2002年3月11日,美国巨型军工——洛克希德马丁飞机公司设在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附近的玛丽塔制造厂的7000职工开始罢工。在此以前,该公司工会与资方已就一项新的劳资合同达成协议,但玛丽塔厂的职工经过投票,决定拒绝接受这个合同,其原因是该厂职工的主要要求——职业安全保障条款未被列入合同中。这场罢工斗争的状况正受到美国政府的密切注视。
2002年4月26日,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赫尔希食品公司两个厂3000职工开始举行罢工。这家公司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巧克力制造商,总部就设在赫尔希市。职工举行罢工的这两个厂,就是巧克力的制造厂。劳资双方原来签订的合同,其期限截止于2001年11月;一项新合同的谈判延续了5个月,由于资方拒绝了职工群众提出的有关工资和医疗费用方面的要求,一直未能达成协议。这场罢工就是因此爆发的。[注95]
我们再说一件具有全国性和性的群众示威。
2002年4月21日,星期日,一个抗议美国政府支持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的大规模反战示威,在首都华盛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分别乘大轿车,从四面八方涌进华盛顿。美国政府没有公布这场示威的人数(小布什总统在戴维营休养)。据华盛顿警察局估算,这一天参加抗议示威的群众在35000到50000人;实际人数,谁也说不清楚。示威群众先集合在市区各地,接着涌向白宫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大道,然后集合在国会山上,举行抗议集会。巴勒斯坦的旗帜在会场上飞舞。示威者纷纷分别演说,表示自己的反战立场。有的由妈妈抱着的孩子,手里举着标语牌:“巴勒斯坦的孩子们也有他们自己的权利!”摄于示威人数众多,华盛顿警察局不敢当场动手;在示威结束后,从数以万计的示威群众中逮捕了25人。[注96]
当天,在旧金山市,也发生了大规模反战示威。14000人参加了这场反对美国政府支持以色列、同情巴勒斯坦人民的示威。他们举着同情被杀害、被枪击致残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各种旗帜和标语牌,在市区各大街道上游行以后,在旧金山民众中心广场举行了抗议集会。集会场所附近被堵塞,市中心各条街道都挤满了人群。
同一天,在西雅图市也发生了反战示威,并引发示威群众与警察之间的暴力冲突。12名示威群众被警察逮捕。[注97]
2001年以来,职工群众罢工斗争和反战示威之风席卷西欧大地,其规模之大、斗争之激烈程度,都远远超过了美国本土。如果我们把目光移到大西洋西岸,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为了节省篇幅,本文就不再说了。
从本文这一部分,至少可以看出如下几点:
(1)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飞机驾驶员的年工资就在10万美元以上。按照美国资产阶级所制订的标准,他们应当是属于“中产阶级”了。但从本文上述飞机驾驶员所从事的英勇罢工斗争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是美国广大工人阶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从本文所述的2001年以来历次罢工斗争都有广大企业职员参加,甚至还有政府职员和学校教师,这就说明,美国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都属于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美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联邦政府、联邦国会、联邦法院以及州政府、州议会、州法院和州、市警察部队的镇压或者压制。此外,有时州政府甚至不惜出动州武装部队——国民警卫队,实行镇压。特别是黄色工会领导层在内部从事破坏,其作用尤其恶劣。
(4)上述种种事实都说明,美国工人阶级的队伍是庞大的,他们的斗争是非常艰难、非常激烈的,而他们在斗争中则是英勇的,是无所畏惧的。
凡此种种,是不是说明美国无产阶级与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确实存在的呢?
我以为,是的。
纵观本文所述事实,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伟大列宁所阐明的理论原则:垄断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至今仍然有效。
第二,列宁所阐明的另一理论原则: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至今也仍然有效。世界人民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斗争方兴未艾。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阐明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至今仍然存在;其表现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虽有所变化,但其实质仍然如故。
第四,技术的进步只能暂时有助于维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归根结底,科学技术的将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第五,人类的未来不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
这就是本文的基本结论。
注释:
1,载于《当代思潮》第57、68、71、73期。
2,2002年4月8日上网的第5期《情报周刊》。它的简称为EIW,全称为Electronic Intelligence Weekly。美国拉鲁什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出版《行政人员情报述评》,英文简称为EIR。从2002年3月11日起,这家出版社又新出版了EIW。二者的内容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是,前者为印刷品,后者为电子期刊(通过网上发行)。
3,同上。
4,2002年3月11日上网发行的EIW第一期。
5,2002年5月16日《福布斯》杂志网上新闻。
6,2002年4月15日上网的EIW第6期。
7,2002年4月22日上网发行的EIW第7期。
8,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s,简称GSEs。
9,2002年4月29日上网的EIW第8期;美国2002年2月25日一期《商业周刊》所载罗伯特.塞缪尔森的文章。
10,2002年3月25日上网的EIW第3期。
11,Enron Corp.,在我国曾译为安龙能源公司。
12,路透社2002年2月8日纽约电讯;同年4月11日《华尔街日报》。
13,2002年4月15日上网的第6期EIW;路透社2002年5月21日纽约电讯。
14,2002年3月1日出版的第8期EIR(Executive Intelligence Review)。
15,2002年2月6日英国《金融时报》,路透社2002年5月28日纽约电讯。
16,2002年4月25日《纽约时报》
17,《三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当代出版社1988年版第95-169页。
18,同上书第174-259页。
19,路透社2002年3月5日科威特城电讯。
20,美联社2002年3月18日奥法伦电讯。
21,美联储2002年1月11日、2月27日、3月7日、4月17日发表的格林斯潘演讲和证词的全文,路透社同年5月9日华盛顿电讯。
22,路透社2002年2月3日纽约电讯。
23,Business Council。
24,工商金融委员会2002年2月27日新闻公报。
25,2002年3月25日新华网。
26,2002年2月5日《商业周刊》网上新闻。
27,2002年1月17日美国每日世界联播网。
28,同[注17]。
29,同上书第265-342页。
30,这些有关美国房地产业的材料,分别来源于《华尔街日报》和美联社、路透社的报道。
31《三说美国》第348-412页。
32,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分析局2002年1月31日、2月28日、3月28日新闻公报。
33,上述经济分析局2002年3月28日新闻公报。
34,Credit Risk Monitor.com。
35,2001年12月25日《纽约时报》;2002年1月11日《亚特兰大日报》、《亚特兰大宪章报》。
36,同[注31]。
37,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02年4月26日、同年5月24日新闻公报。
38,这是古希腊的一个经济学派。该学派主张每个人都应当追求自己最大的幸福。如果把这种主张付诸实施,其结果恰恰相反,将是每个人都不幸福。
39,2002年5月6日上网的EIW第9期。
40,美联社2002年5月1日纽约电讯。
41,《华尔街日报》2002年5月3日网上新闻。
42,2002年4月5日《今日美国报》。
43,2002年4月22日《福布斯》网;同年3月19日新华网。
44,2002年3月15日《今日美国报》;同年4月5日《福布斯》网。
45,McLeodUSA Inc.
46,Globalstar LP。
47,Kellstrom Industries Inc.
48,Suprema Specialties Inc.
49,Mpower Holding Corp.
50,以上破产材料,分别来源于美联社、路透社、《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报》和EIW。
51,2000年6月12日出版的《财富》杂志。
52,美国联邦政府劳工部劳工统计局2002年4月18日、5月3日先后公布的统计。
53,《三说美国》第400页。
54,商务部2002年5月24日公布的统计。
55,2002年5月20日出版的《今日美国报》。
56,2002年3月18日上网的EIW第2期。
57,2002年5月1日《今日美国报》。
58,2002年3月26日出版的《时报》;2002年4月11日NewsFactor 网。
59,2002年5月20日新华网。
60,同上。
61,美联社2002年3月12日华盛顿电讯;同年5月2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
62,《三说美国》第217-245页。
63,美联社2002年3月9日华盛顿电讯。
64,美联社2002年2月4日华盛顿电讯。
65,美联社2002年5月22日华盛顿电讯。
66,《三说美国》第234-241页。
67,路透社2002年2月20日华盛顿电讯。
68,《三说美国》第240页。
69,美联社2002年3月14日华盛顿电讯。
70,美联社2002年3月14日华盛顿电讯,路透社同年1月27日苏黎世电讯。
71,2002年3月15日出版的第10期EIR(行政人员情报述评)。
72,2001年10月18日《华尔街日报》。
73,路透社2002年1月16日、2月11日纽约电讯。
74,美联社2002年4月1日纽约电讯。
75,2002年3月3日出版的《纽约时报》;路透社同年3月11日、5月23日纽约电讯。
76.2002年1月26日出版的《金融时报》。
77,联邦存款保险公司(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为美国政府主办企业,负责处理破产银行赔偿居民存款事宜。赔偿存款金额在10万美元以内。为此,居民存款时必须向该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保险金。
78,联邦存款保险公司2002年2月1日新闻公报;路透社同年2月8日旧金山电讯。
79,美联社2002年5月17日华盛顿电讯。
80,路透社2002年2月22日纽约电讯。
81,路透社2002年2月12日纽瓦克电讯。
82,路透社2002年3月2日纽约电讯。
83,美联社2002年2月6日、4月25日先后发自柏林和法兰克福的电讯;DW-世界2002年5月26日网上新闻;2002年5月27日出版的英国《卫报》。
84,美联社2002年2月22日巴黎电讯;同年4月25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
85,美联社2002年2月28日伦敦电讯。
86,路透社2002年3月27日伦敦电讯;同年4月6日《商业周刊》网上新闻。
87,美联社、路透社和道·琼斯通讯社分别发自布宜诺斯艾利斯、加拉加斯、巴西利亚、利马的电讯。
88,美联社、路透社分别发自东京、新加坡城、雅加达的电讯。
89,上述材料,分别引自美联社电讯、《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报》新闻。
90,《三说美国》第348-412页。
91,2002年3月3日出版的《波士顿环球报》。
92,2001年12月18日出版的《纽约时报》;2002年1月16日出版的《争取变革报》;2002年5月20日出版的《今日美国报》。
93,2002年3月18日出版的《今日美国报》。
94,《再说美国》,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503页。
95,上述罢工材料,分别援引自《世界社会主义者网》和美联社、路透社电讯。
96,美联社2002年4月21日华盛顿电讯。
97,同上。
上一篇:世界新秩序
下一篇:五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