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入WTO与政府信息化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0
对于政府管理和政府服务而言,电子政务的兴起、和逐步完善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为构建电子政府,实施电子政务而争分夺秒。实施电子政务不仅能够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效率,优化政府职能,丰富网上信息资源,而且对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推进廉政、勤政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了各国政府建设的未来方向。
我国即将加入WTO,为此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准备,这些都是必需的。但我们更需要注意到,所有加入WTO的协议都是由政府签署的,因此,这些协议的直接作用是用于规范政府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WTO的协议对企业没有直接约束力,企业只要遵守政府的法规,就没人找你的麻烦;如果有人找你麻烦,政府应该出面保护你的利益。由此看来,在应对WTO的准备工作中,除了我国企业的大量工作以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政府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应对WTO,除了不断的审视我们的企业做了哪些准备,更要问一问我们的政府准备好了吗?这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目前应对WTO的重点所在。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为了应对WTO的挑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而电子政府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电子政府应用的不断深入也是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有效手段与途径。
一、电子政府的国内外现状
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渗透,政府管理的信息化日益深入,电子政府就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提出并首先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得以实施。可以说,电子政府是信息技术和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或中期,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政府信息化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电子政府的雏形。90年代后期,多数发达国家逐步明确了自己的电子政府概念,提出了电子政府的目标和实现进度。目前,在新加坡、美国、芬兰等政府信息化应用发达的国家,虽然电子政府还在不断发展,但其基本框架已经形成,这一方面顺应了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生动范例,对于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美国为加速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反馈,减少“橡皮图章”和工作环节,让美国公众能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并能在一个政府网站站点内解决竞标合同和向政府申请贷款的机会。2000年6月,克林顿政府宣布“要在3个月内建成一个超大型电子网站——‘第一政府网(flrstgov.80v)’”。根据美国最近出台的《政府纸张消除法案》,美国将尽可能在2003年10月以前实现政府办公的无纸化作业,以使美国公民与其政府的互动关系实现电子化。马里兰州计划到2002年使该州政府服务的50%实现电子化,到2004年达到80%。其它州也有类似计划。一个包括联邦政府、州、市(县),覆盖各行各业的电子政务在美国逐步形成。
美国贸工部小企业和电子商务国务大臣帕特里夏·荷维特女士2001年初访华时说:“英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05年,所有的政府服务必须实现上网,目前这一目标已实现了三分之一。政府已责成每一个部门和机构制订自己的电子政务策略,并与有能力提供这些技术的公司建立伙伴关系。”
新加坡这个只有400万人口的小国,电子政务的发达程度举世瞩目。新加坡从1981年开始发展电子政务,如今已是成绩斐然。据介绍,到2001年7月,新加坡电子政府可以为其公民提供200项以上的电子政务服务。估计新加坡的电子政务每年可为其政府节省2300万美元。现在,甚至连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加拿大的一些省都以新加坡为样板来建设自己的电子政府。
日本在去年3月正式启动了“电子政务工程”。这项电子政务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因特网等网络系统办理各种申请、申报、审批等手续,实施政府网上采购计划,该工程预计将于2003年以前全面投入实际使用。2000年9月下旬,日本首相森喜朗在国会发表的施政演说中,还勾勒出一个“e日本”的构想。该构想包括三大支柱:软(件)硬(件)兼施的信息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官民一体普及信息技术的国民运动,雄心勃勃的IT战略与IT外交。
“e日本”战略和“e日本”重点计划以加速建设高水平的信息通信,全面走向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全力打造“国家”为目标。作为世界科技强国之一,日本已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和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相信它将带来与产业革命相匹敌的巨大性变革,相信世界正在迅速地从社会过渡到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即信息与知识成为价值增殖源泉的社会。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信息技术基本战略”,通过了“信息技术基本法”,提出“要在5年内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化国家”的目标。日本在“e日本战略”中提出了四项重点政策:建设世界最高水平的高度信息通信网络、振兴与培养人才、促进电子商务的以及推进行政机关的信息化。以明确的目标和不断趋于完善的政策为基础,日本正开足马力向“电子国家”迈进。
二、我国对电子政府的内在需求
由于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政府的信息化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政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可能。顺应政府信息化的时代潮流,构建我国的电子政府,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
构建网上政府、实施电子政务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这种必然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府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大使用者。政府、、家庭是经济行为的三个主体,信息化应该首先从政府的信息化开始。政府信息化是先导,企业信息化是基础,家庭信息化是方向;第二,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看,政府的信息资源最多,占有效信息资源的2/3以上,因此,政府应当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先行一步。不仅政府内部需要信息交流,社会公众也需要及时了解政府的信息。因此,电子政府的建设与逐步完善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我国政府正在由管理型政府向管理服务型政府转化,特别是在电子政府模式下,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通过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来达到原来完全依靠政府管理实现的部分职能是现实可行的,更是需要提倡的。在我国的因特网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垃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许多信息没有正常的渠道来源,使得正道不开,邪道昌盛。我国政府掌握着大量的社会有用信息,把这些信息提供给社会共享(依据具体信息服务,可以是有偿的或者免费的),深入开发信息资源的深度应用,将是未来3—5年电子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将是电子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政府在新形势下的客观需要。
电子政府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将极大地丰富因特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有效地抑制小道消息、谣言等不正当信息在因特网上的传播。此外,政府上网对我国政府扩大政策宣传、增加执政透明度、促进对外开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政府职能的有效行使,有利于行政流程的简单化和化,也有利于我国政府在互联网上形象的树立。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朝着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府目标稳步前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进而实现其自身的市场价值;大量信息数据库在市场流动中萌发出生机和活力,进而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增值的功用。
三、电子政府建设与我国加入WTO
我国政府是代表全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府,为了达到这一根本目的,根据当时具体的、经济形势,政府有很多的组织形式、行政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经历过多次改革,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变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其行政方式和行为、政府管理经济的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的行政方式和行为、政府管理经济的机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政府管理与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我们将面临的相关挑战主要有:
●信息化是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是政府管理和服务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实施电子政府。可以这么说,在未来的政府管理和政府中,离开了电子政府,我们就失去了与国际接轨的基本条件,就失去了与其它国家交流的重要基础。加入WTO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的重要步骤,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事件。既然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紧密关联的,我们在应对入世的时候,就必须做好信息化的准备,反应在政府管理和政府上,就是电子政府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注意,我们之所以说电子政府的完善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因为从本质上电子政府的建设就不可能一步到位,甚至可以认为是永远不会到位的,必须不断和不断完善。
●政府反应速度的需要和挑战。加入WTO后,我国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获得了走向世界、平等参与竞争的良好环境,同时也将直接面对全球市场,与“群狼”共舞,同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直接竞争。因此,这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提高我国政府在经济管理和调控等方面的反应速度是非常重要的;而离开了信息收集、信息管理、信息处理的高度电子化,这是不可想象的。
●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的需要和挑战。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也是WTO环境下,我们需要面对的又一个挑战。虽然在WTO环境下的国家之间的竞争表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但一个高效的政府绝对是一个国家具有较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建立一个迅速高效、节约方便、安全可靠、容量大功能强、24小时全天候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尽快地实现政府职能的化转变,为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政府必须抓紧时间为迈入无纸化办公的全新时代做好准备。高效、廉洁的政府建设,除了需要不断加强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以外,先进的电子政府管理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
●政府服务的需要和挑战。一方面,加入WTO后,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将逐步弱化,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的各种服务又需要有效的加强,并将直接加快和加大我国政府从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化的速度和深度,这对政府提供的信息化服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电子政府在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优化服务方式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需要强调的是,电子政府服务的成功开展,除了大量的技术工作以外,国家在信息共享、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协调和立法是更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四、目前我国电子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自90年代中期以来,以中央政府和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为先导,我国逐步实施了一些电子政府项目。特别是在1999年初开始实施的政府上网工程以后,与电子政府或者政府信息化相关的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并为社会的信息化应用树立了范例。但总的看来,也有许多电子政府工程流于形式,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演变成信息化的“豆腐渣”工程。这种信息化的“豆腐渣”工程危害极大,它不但不能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效率,而且妨碍政府的正常工作,并在政府公务员和公众心目中,对电子政府的推广和公众的信息化意识都产生负面影响。
电子政府工程(或者电子政府信息化工程)的不成功,可以归结为化失败。网络化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在进行网络化时不是基于业务,而是基于技术。正确的方法是基于政府业务进行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但同时又要反映政府业务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政府业务的信息化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基于政府业务并不是把传统的政府业务照搬到信息系统中来。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以政府业务目标为核心,并对政府业务进行有效的重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政府信息化的成功。
要实现政务,必须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地推动政府信息化工作的。既要尊重现有的工作习惯和流程,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只有这样,先开展的工作才能为下一步的完善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化工作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错误,这些认识上的错误是电子政府建设的效果不如人意的重要原因。首先是许多部门简单地认为电子政务可以从公文流转的电子化开始。公文流转是最容易想到的着手点,但实际上是很难开展的一个地方,因为这种习惯的办公流程绝不是一个标准化的流程,机不是很适宜处理这种业务。另一个误区是盲目追求一步到位和只注重“面子”上的指标,而不重视应用效果。还有一个认识上的错误是以为只有政府才需要电子政务,实际上和事业单位同样需要开展电子政务,可以说,只要有需要行政管理的地方,就需要开展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规划建设一步到位,追求高大全,是很不切合实际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超前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模块式软件设计和功能组合。电子政府是不太可能一步到位的,包括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府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把原来传统政务体系简单地翻版到电子政务系统,这也是目前电子政府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再造和调整也许是应对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还有一个方面需要强调的是,电子政府的建设非常重要,但它的运营和维护才是最为关键的。没有良好的系统管理、维护工作,电子政务系统将不可能取得任何实质上的效益。对电子政府建设工程的承接商,也要变革服务理念,创造性的开展全程跟踪服务模式,对客户负责到底,真正关注系统的使用价值。
电子政府建设要注意先从效益显著、看得见、摸得着、有把握的地方着手,比如在多数政府部门,公文传输是电子政务最佳的突破口。公文传输不同于公文流转,他们包含的业务过程是有本质区别的。公文传输可以先从红头文件的传输环节抓起。电子政务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项目设备配置要合理,核心软件一定要买最合适的,同时软硬投资比例要适当。电子政府要取得成功,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能够很好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领导的高度重视更是不可缺少的保障。
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很多,除了以上的认识问题以外,“硬件”上主要有资金短缺、基础设备滞后、市场规模和习惯势力对变革的抵制等方面的问题,而“软件”上问题主要有公务员和公众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加强、领导的信息化意识需要提高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需要加大力度等方面。同时,政府上网后,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政府网进行后续的维护管理。在硬件上确保的正常运行,在软件上保证信息通道的畅通,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做好应用上的培训,对政府信息的应用权限制度、经营权限制度、服务等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
上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分析
下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机构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