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党的建设
【内容提要】高校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生产者和推动器,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高校党委要把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办好高等学校的关键来抓。要紧密结合高校实际,着眼大局,理解内涵,明确定位;遵守规范,把握导向;抓好基础,持之以恒;勇于校正,自觉防范。
【关 键 词】三个代表/高校/党的建设
【 正 文 】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和,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高等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传播知识、开发高新技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担负着伟大使命,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生产者和推动器,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必须从时代的高度,站在社会的制高点,进一步提高对高等教育在“三个代表”中全面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的认识,把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论述作为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办好高等学校的关键来抓。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
一、实践“三个代表”必须理解内涵,明确定位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科学建党80年来的历史经验,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作出了新的概括,具有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必须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从本质上、整体上科学理解和系统把握,望文生义不行,死记硬背不行,浅尝辄止不行,就事论事不行,应与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与党的发展历史、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与本单位担负的具体任务联系起来。感觉到了的东西,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因此,必须紧密结合高校的实际,着眼大局,把握内涵,抓住根本,明确定位。
高校与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合格接班人的地方,是造就掌握和使用先进生产力主体的摇篮。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高新科技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突出,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关键,依托高校创办高新科技园,更是不可动摇的态势。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理念、功能和形态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大学将被推向经济社会的中心,进入经济运行的过程,成为经济发展要素,主导经济社会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和清华大学九十年校庆讲话中强调:“我们的大学应当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因此,高校要从社会主义化建设的要求出发,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实现新的飞跃。在追求学术卓越和造就优秀人才的同时,把丰厚的人才、知识和科技资源引导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去,为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
高校与中国先进文化。高校精英云集,人才荟萃,是生产和传播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基地,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辐射源。一方面,高校扎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之中,成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塑造凝聚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成为研究、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高校又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善于吸收消化世界上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融中,创造高水平的人类文明成果。新的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日见突出,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领域的斗争和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的相互交错、相互激荡异常尖锐。同时社会情况也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大量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利用自身优势,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古国的一切优秀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地创造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高校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社会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高校连着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当前最迫切最直接的任务,就是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渴望上大学的愿望。从我国的现状看,高等教育结构单一,规模偏小,升学竞争相当激烈,人民群众的高层次教育需求远远不能满足。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发展步伐。高校主要是培养人的,它的“产品”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的所有工作都要以此为终极目标。为保证“产品”质量,高校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加强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和引导,保证毕业生在走上社会岗位后,能够一切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和宗旨,以自己的言行继续维护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伟大形象和重要地位,使党的事业千秋万代,兴旺发达。
高校党组织既是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其发展运行有自身的独特;既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也是“三个代表”思想在高校贯彻落实的载体和关键。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是学校的政治领导核心和团结核心,学校的一切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都是通过党委做出的。党委能否当好“三个代表”,关系到高校的改革发展,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要充分认识党委肩负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努力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一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这是基本要求,否则就不称职,就要贻误学校工作和党的事业。二是注意处理好党政之间、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之间、各自分管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到胸怀全局,围绕中心,立足本职,做好工作。三是注意处理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党与非党之间的关系,努力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集中和统一到建设有特色、有影响的社会主义大学,为科教兴国出优秀人才和高水平成果上来。
二、实践“三个代表”必须遵守规范,把握导向
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实现党和国家全局利益的保证,也是做好高校工作的前提。高校的特殊地位和重大使命,要求高校党组织首先必须严格按党规党法办事,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坚决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法规,健全党内生活制度,除坚持“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换届选举、党委管理职务人选任前公示制、发展党员公示制等制度外,要结合当前高校实际,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搞好“育人”工作等方面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制度。同时,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逐步建立一套对基层组织各项工作进行科学评估的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法,通过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基层组织的工作,以科学的指标考评来促进基层组织的建设。
其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理论导向和政策导向。政治导向主要是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作为领导者,首先要讲政治,明方向,抓大事。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问题上,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在确保稳定的基础上,以改革促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求稳定。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德育和智育的关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在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上,要用正确的政治观点来指导业务工作,把政治工作渗透到业务当中,为业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理论导向主要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师生,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渗透到教学、科研和其他一切工作当中去,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高校这块思想文化阵地,历来是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敏感和斗争比较激烈的地方。无论是讲堂、、第二课堂,还是科学研究的各种场所、渠道和载体,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当前高校思想领域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极少数人散布错误观点,如指导思想上宣扬多元化,历史观上鼓吹虚无主义,价值观上鼓吹个人主义等等。这些思想,影响恶劣,十分有害。加上一段时期有的部门和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以及社会上消极腐败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高校师生中存在着理想、信念动摇,淡化政治、淡化主体意识形态,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我中心倾向比较严重等问题。因此,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就要对各种违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错误观点,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进行批判和斗争;对部分师生中存在的模糊观念认识,要摆事实,讲道理,加强教育和引导,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这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旋律,做好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要做到宣传有纪律,按中央的统一口径来进行;教学有规范,按国家和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来执行;学术有自由,发扬学术民主,贯彻“双百”方针,正确区分政治是非和学术问题的界限,坚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性质的问题。
政策导向主要是在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如干部提拔,职务、职称晋升,人事奖惩,人员调动,选派出国,学习进修,各种评比表彰,工资津贴升降,住房分配等等,通过一些政策、规定、规范、章程、条例来表明我们提倡、支持、鼓励什么,反正、抵制、惩处什么。通过这些措施,扶正压邪,弘扬正气,树立榜样。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四化”方针,把革命化放在首位,提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引进人才要全面考察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学风和理论倾向等。科研成果评奖要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的统一,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统一。
党历来十分重视高校党建工作,九十年代以来,中央已连续召开了八次高校党建会议,并制定下发了《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高校党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也还有很多不适应的方面。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与家、家的高标准要求尚有明显差距,不善于从政治上、全局上考虑问题,缺乏应有的政治思想素养和领导工作水平;在实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尚不同程度地存在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是集中不够的问题,致使决策滞后、机遇丢失、事业受损;少数班子党政之间不够协调,有时甚至出现两种声音、两种举措、“两张皮”,造成工作被动;有的班子工作劲头不足,缺乏魄力,缺乏朝气,患得患失,不敢碰硬,少有作为,致使学校事业缓慢,业绩平平;一些班子的组织建设跟不上,一把手难选,后备干部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班子调配的速度,往往赶不上年龄变化的速度。有些基层党组织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同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同全党工作大局、同学校中心工作的关系,往往就党建抓党建,工作上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有的甚至用召开了多少个会议,下发了多少个文件,受到了上级组织的多少次表扬来检验评价工作。这样做,不仅没有收到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而且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因此,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建设目标,认真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为思路,结合学校实际,围绕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探讨解决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首先,要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切实提高政治、思想、业务素质方面下功夫。按照“三讲”、“四自”的要求,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转变领导作风,改进领导方法,强化民主监督,严于自我解剖,注意通过民主生活会的形式解决班子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党政配合,提高驾驭能力,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按“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来规范党委会的工作,注意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坚持团结,增强合力,避免“两种声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警示教育,严格遵守上级党组织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在生活待遇上向低标准看齐,不搞特殊化;在招生分配、职称评定、子女就业、人财物管理等方面,不以权谋私。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强化宗旨意识,将群众“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是否有利于合格人才的培养,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的生活水平,是否体现和代表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尽可能面对面地把具体问题解决在基层。不断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加强和完善对干部队伍的宏观管理,加快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交流轮岗、试用期、考察预告等制度,抓紧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度和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其次,要加强基层组织特别是支部建设,在真正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上下功夫。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党能否当好“三个代表”,最终要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样。近几年来,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抓基层组织,做基础工作,练基本功”入手,合理设置党组织,选配好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有一定党内生活锻炼经历,在教学科研方面有一定建树,在广大党员和教师中有一定威信的同志选到总支、支部书记位置。特别重视各系党总支建设,明确党政职责,各司其职,避免在工作中出现互相推诿和以党代政或以政代党现象。认真落实党支部主要职责和换届选举、党员发展工作实施办法、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办法、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规定、“两表一证一检查”*等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注意将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特别是切入建设和发展的主题,如开展党建带团建,党建促进师资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组织发展上加强计划性,夯实基础,突出重点,较早地探索并实施了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早期工程”,即“早选苗,早培养,早考察”,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基本上改变学生党员班级梯次结构分配不合理的状况。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组织活动,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抓手、载体和方法,既注重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又注意工作方法,讲求实效和质量。
四、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勇于校正,自觉防范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执政党建设包括党的自身建设的衡量标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经常地对照标准,看一看我们所提出的工作思路、所做出的工作部署、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不完全符合的就及时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立即予以纠正。
“三个代表”是很高的标准,在行动上真正做到绝非易事。比如有的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上学而不思、学而不信、学而不行,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许多误区;有的党员干部还存在以权谋私、索贿受贿、贪污腐化等违法违纪问题,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丢到脑后,给党的形象抹黑;有的口头上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叫得很响,但对党中央三令五申的许多要求并不认真执行,搞了不少实用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等等。对这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些同志却不以为意,他们往往离开党章和“三个代表”的要求,与左邻右舍横攀竖比,结果比来比去,总觉得自己即便有问题,但在那些问题更严重的人面前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于是也就心安理得起来。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是妨碍“三个代表”思想落实的重大绊脚石。
相对于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来说,高校算是一块净土,没有出现大案要案,但也存在某些不正之风。客观上学校不同于社会,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可以说是“清水衙门”,没有机会和条件,党纪规定中的许多东西涉及不到;主观上,学校知识分子集中,民主监督意识较强,办事透明度较高。尽管如此,作为高校领导干部,思想上仍要保持高度警惕,始终绷紧一根弦,时刻注意防止不健康思想意识的滋长,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决不要与社会上某些腐败分子同流合污,要自我约束,洁身自好,真正做到江泽民同志要求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着眼于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力求措施在前,防范在先。在中央制定的法规制度指导下,按照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原则,结合高校的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监督实施方案,保证高校党内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是根据《党章》和《准则》以及其他党规党纪,围绕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这个中心工作,抓住其中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如基建招投标、大型设备物资采购、大额经费支出、人事调配以及公派出国、职务晋升、教学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特别要重视制定出既体现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要求,又体现党风廉政建设要求的高校干部选拔任用、交流、回避、检查考核等制度。二是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纪检监察的法规,制定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条例,对监督的对象、监督的方式、监督的程序、监督的措施作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明确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职责和任务。
完善监督机制,防止腐败滋生,一方面要抓好已有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应该说我们现在规章制度不少,而真正落实的不多。从主体来说,抓落实就是加强检查督促。纪检监察部门要进一步探索“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检查考核”和“诫勉谈话”、“纪律检查建议书”等监督检查的机制和方法,不断提高纠风整纪、执纪办案的效率。从客体来说,抓落实就是加强自律。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地对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检查,经常地自省自警,不断地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上梁正,柱子直”,领导干部自身讲正气,过得硬,敢抓敢管,正气才能得到发扬,歪风邪气、腐败现象才没有立足之地。我们对领导干部中的不正之风,抓苗头,锄萌芽,有错必纠,不搞“上宽下严”,坚持做到三个表率:一是廉洁奉化做表率,不谋私利;二是生活作风做表率,自觉从严;三是揭短纠错做表率,防微杜渐。另一方面,要根据实施监督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研究和改进,使原有的规定得以不断充实完善,使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使监督的工作及时到位。对于违纪案件,敢于碰硬,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