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探析
【论文摘要】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服务。学科馆员制度能够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综合服务。本文从学科馆员的概念,学科馆员制度的必然性,以及学科馆员的职责及培养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实行学科馆员制度进行一些探析。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科馆员;馆员素质
为推进高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自2006年起,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开展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创建。这有力地推动了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变服务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学科馆员制度正是适应这一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从学科建设、用户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以及图书馆自身发展等多方面出发,把学科馆员制度逐步引入到高职院校图书馆,从而使学科馆员制度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的服务模式。
1.学科馆员概念
学科馆员是指图书馆设专人与某一院系或学科单位做为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主动为用户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帮助。我国最早是在1998年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此后越来越多的高校也采用了这个制度。
2.高职院校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必然性
2.1 对新知识新信息的需求
在网络时代,读者对如何从浩瀚的、质量参差不齐的文献信息中获取自已所需要的服务需求在逐渐增大。高职院校各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学生对新知识新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亚于本科高校,在信息载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的介入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正在步入全新的读者服务新时代,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解决读者对信息需求变化与传统图书馆管理之间的矛盾。
2.2 变一般服务为主动服务
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主动服务模式,学科馆员较传统的馆员具有较强的综合专业素质,知识面更为广博,还具备专业的图书情报知识,按学科类别分派相应的图书馆员,使服务变被动为主动,为读者更为合理地运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起到有效的建议和引导作用,成为读者的得力助手,在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为高校图书馆职能的充分发挥拓展了广阔的服务空间,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学科馆员是图书馆与学校各学院之间的桥梁。学院的建设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学科馆员制度能使图书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综合服务,满足教学科研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3.学科馆员的培养
3.1 学科馆员的职责
重点熟悉某个学科的图书文献资源并编写读者使用指南,负责某个学科的网络资源收集、整理并建立这些资源的网络主页,进行深度课题咨询解答,通过举办相关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对口院系师生的信息素养,积极主动与对口学院保持联系,为对口学院的师生提供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和培训服务工作,协助对口学院师生进行有关课题的文献检索等.
3.2 要加强团队建设
学科馆员要有团队意识,要加强同其他学科馆员、部门、用户的联系,建立项目和责任机制。需要馆领导的强有力的支持和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要有明确的思想,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执行力。比如可以实行岗位轮换,可以加强岗位间的交流和联系,有助于发挥每个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劳动,需要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岗位之间的依存性和制约性不断增强。